学习张伟方案小学向向张伟同志学习早春的郸城,乍暖还寒。偶尔一阵轻风掠过,仿佛在擦拭着人们的眼泪。3月20日上午9点,在XX省XX市XX县区秋渠乡南街村一处破旧的小院里,一场简单的追悼仪式正在举行。爱戴他的学生来了,以前的同学来了,学校的同事来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来了,数千人的送别队伍,从院内的悼念棚前一直延伸到院外,每一个人都眼含泪水深情地送别他——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简易肃穆的悼念棚前,一副只有16个字的挽联,浓缩了张伟20年的教师人生。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践行焦裕禄精神‘张伟校长,张伟同志,张伟好兄弟。如果不是站在你的遗像前,如果不是这么多领导和亲朋好友来送你,我还是不相信你已经离开我们……'追悼仪式上,作为患难与共20余年的‘战友',秋渠乡中心校校长朱全好一边擦泪一边动情地回忆着自己与张伟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正年轻,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对谁都好,村里人都知道。'今年74岁的李秀兰老人,看着张伟从小长大,她流着泪反复重复着这句话。‘要不是参加张校长的追悼会,很多人不会想到,他的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他却11年吃住在校。'秋渠一中德育主任刘锦华说。‘上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张校长路过同事的办公桌,一边仔细询问工作情况,还一边开玩笑地说,‘我这里还有点铁观音,你们喝不喝。如果不喝可就没有了啊’。他那天还在这的,就在这啊……'说着说着,秋渠一中九年级化学教师韩新愿嚎啕大哭。‘张校长,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离不开您啊……'学生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声声呼唤令人动容。……第1页共4页3月17日晚上,张伟最后一次到教学楼检查完学生晚自习,在办公室准备当晚召开的校班子会材料时,突然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能醒来。‘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张校长也许不会离开,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啊。'当晚陪同张伟检查的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哽咽着说。其实,去年张伟就被检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张伟的同学吴光远告诉记者:‘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劝他说,都过40岁的人了,犯不着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不这么想,他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人家把孩子、把下一代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3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张伟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工作日志,详细记载着当天的各项工作记录:‘3月17日,教师例会。一、做好月考准备工作;二、各班做好‘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演讲工作;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在这一页工作日志下方,一行苍劲有力的笔迹特别醒目。‘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XX省XX县区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张伟在生前的最后一天,还在学习焦裕禄精神,其实,这也正是他人生精神的真实写照。XX县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切实让榜样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XX县区教体局局长刘现营说。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濒临关门的学校成了‘名校'张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高考结束后,勤奋好学的他考出了全校应届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周口师专中文系。1994年,大学毕业后,张伟又主动放弃在第2页共4页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家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2003年,张伟担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秋渠一中,校园泥路坑洼不平,校舍简陋。尤其是教育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县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全校只有300多人,本来数量就不足的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要求调走。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临危受命的张伟发誓。‘我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好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4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充满荆棘的办学道路上艰难跋涉。校舍简陋,他积极奔走呼告,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校园道路不平,他亲自带领师生利用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