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岳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附件5: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一、主要任务(一)依法审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行政许可登记的监督把关,结合春季检查行动,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对已经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的,但生产经营情况已不再符合条件的,或存在较严重违法行为和造成较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登记;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要严厉查处;对近几年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生产经营农资而造成较大损失,影响农民利益的要重点检查。(二)突出重点农资产品,严把源头治理关。以种子、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水产苗种为重点,要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生产档案和经营台帐,做到货物来源清楚,流向清晰,对拒绝建立农资生产经营档案的要督促整改建帐。(三)全面开展质量抽检,严把安全使用关。实行例行抽检和飞行抽检相结合,重点抽查和全面监管相结合等方式,严防劣质农资流向市场,流向农村。特别要加大农资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突出对仓库实行突击检查。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动态监测点,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及时公开监测结果。对检测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核查源头,该停止生产经营的坚决停止。要在农产品出口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业投入品中禁用成份质量安全的定向监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四)狠抓违禁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一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之一,组织专班专人,认真检查,清理登记;二是强化检查监督,对所有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凡发现违禁投第1页共3页入品的就地查办,责令企业无害化销毁;三是对屡教不改、顶风而上的依法严查;四是大张旗鼓向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广泛宣传,增强对禁止使用的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的防范和抵制意识。(五)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严格遵循执法程序。各级农业部门及其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要完善举报制度,畅通执法渠道,加强行业执法情况交流,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特别是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渔)药、动植物检疫性的病虫害、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严格彻查大要案,对违法生产经营额或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达2万元以上的,以及涉及群体性上访的假劣农资案件,都要按照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及时书面报告省农业厅。各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在查办违法案件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触犯刑律的行政案件,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应及时移交。(六)加快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提高优质农资的市场占有率。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重点部署,分类实施、下移重心、循序渐进、扩大优质、务求实效的思路,认真组织好重点企业、农技推广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和扶持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货物直达、技物结合等多种模式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要以培育和建立企业信用为重点,结合日常监测,实行企业分类管理,推行奖优罚劣机制,保护诚信企业、品牌农资健康发展。二、保障措施(一)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分工负责制度,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管,综合执法机构为主抓,各行业执法协调抓,形成农资打假的强大合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隐患谁整改”,“谁出了问题谁承担责任”,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督查,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农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继续发挥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法院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深入推进。第2页共3页(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农资打假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工作报告制度,农业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农资打假情况;二是科学推行农资主导品种公告制度,引导农民正确选购;三是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