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xx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控制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提高抗灾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干部职工生命、国家税款和其他财产安全,确保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税收工作秩序,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一)社会安全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税收征纳关系重大冲突;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社会人员到税务机关滋事;干扰税务机关正常办公的其他事件。(二)自然灾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他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自然灾害。(三)事故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指交通事故;电力、信息网络、特种设备事故;办公楼、税收票证、发票存储场所、机关食堂、职工宿舍火灾以及其他灾害等。(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可能造成干部职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共健康事件。此外,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xx单位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第四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做到常备不懈、超前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二、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第五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及纪检组长担任,成员由稽查局、各股、室、所、办税厅负责人担任。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第1页共5页第六条xx单位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分工是:办公室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重要文件的起草,相关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新闻发布,负责专项资金计划的落实、经费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后勤保障;办税服务厅各类税收统计资料,税收票证、库存发票的安全管理;征管股负责税收征管秩序的维护和恢复,征管档案、税源档案的安全管理;人教科负责人员调度、排查、收拢、疏散和伤亡人员的慰问、抚恤工作,组织发动救灾赈灾的捐款捐物活动;监察室负责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大集中系统及网络安全运行的保障工作,突发事件期间的指挥系统通讯保障;其他股室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开展工作。三、应急准备和预案第七条局内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全员防灾抗灾教育工作,普及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和急救知识,开展以台风、洪灾、火险、地震等高频次突发事件为背景的紧急自救互救和逃生演练,并做好各项活动记录,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第八条局内各派出机构要在总体预案的指导下,分别建立起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全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每年要对本单位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与情况预测,并形成书面报告,每年年初报局办公室备查。第九条突发公共事件按其严重性、可控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个等级:(一)四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简单,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影响较小,依靠本局或当地力量即可处置的一般性突发公共事件。(二)三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影响较大,需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三)二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和税收工作秩序造成严重损害,需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四)一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极其复杂,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税收工作秩序,对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特大损第2页共5页害,需动员全系统或上级力量联合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四、启动与实施第十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紧急情况下要根据具体事件需要,先行向警方报警台、医院急救台求救求援,再向上报告。报告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1.初次报告应说明事件发生地点与时间、伤亡人数、影响范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置能力、联系人员和方式等。2.阶段报告应说明事件发展变化趋势、处理情况、救急物资需求等,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阶段性报告应在事件处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