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思考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既是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但是,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党组织对于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不力,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党员仍滞留在党内。**年我市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评出的不合格党员只有32名,占党员总数的0.09%,不合格党员中除名的只有1名,占党员总数的0.003%。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上,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的极少。本文试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作肤浅的探讨。一、探索和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的意义和作用1、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江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认识“三个代表”,不仅仅通过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通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内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党员,他们忘记了党的纲领和理想、群众观点淡漠、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党的正确领导、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可见,是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不仅仅是纯洁党员队伍,而且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2、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由“妥善处理”到“严肃处置”转变的需要。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要求“妥善处理”,而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严肃处置”。从“妥善处理”到“严肃处置”的转变,表明了我党在新时期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当前,党员队伍和党员建设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合格党员的评判标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规定得不具体,比较原第1页共9页则抽象,处置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使得基层党组织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是“说起来重要,就是难做到”。因此,只有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处置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使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健康顺利开展。3、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党员队伍由数量的扩张到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转变的需要。江总书记**年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党的组织工作,要重视党员的素质。发展党员要重视质量,千万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不能搞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党员放在党内比放在党外更危险。如果党员队伍质量很低,数量再大也没有用。至**年底,我国已有6451万名党员,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但毋庸讳言,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党内,由于有部分同志入党后放松了学习,忘记了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动摇,成为不合格党员,这部分同志如果滞留在党内,将会影响我们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败坏了党员队伍的风气。通过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运行机制基本框架的构建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它是一把双刃剑,处置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要加大处置工作的力度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操作程序和方法。1、明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九条,对不合格党员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但都比较原则,定性多、定量少,评判的弹性大,易产生随意性,基层党组织在具体操作中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把认真研究和制定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不合格党员标准,作为处置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的标准要力求突出“三性”:一是针对性。要针对不同领域、从事不同职业、肩负不同工作任务的党员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标准。二是时代性。要紧紧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代实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定时期,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点。三是可操作性。要尽量降低标第2页共9页准中定性比例,提高定量比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