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农合和农村卫生工作要点与2024年新农合工作意见汇编2024年新农合和农村卫生工作要点一、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将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各县(市、区)以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水平不低于上年度为前提,调整完善XX年度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补偿政策,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鼓舞将县级医疗机构部分慢性病门诊费用和门诊日间手术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落实完善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强对定点救治机构的审核监管,提高入径率,严控变异率,保证服务质量。二、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以“推动新农合政策落实,提升新农合监管水平”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服务行为监管和基金运行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各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即时结报费用的审核力度,及时发觉并严厉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修订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三、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水平,根据筹资标准及时对商业保险机构拨付资金。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适时将门诊慢性病和特别病种自付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定期分析监测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运行情况,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及第1页共7页时发觉存在问题;加强对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县(市)外转诊转院率等指标的监控考核,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大病保险实施细则,加强资金管理和商业保险机构监管考核,确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四、推动新农合支付制度综合改革积极借鉴宜阳县、息县做法,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新农合按疾病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仔细落实常见病种的新农合定额补偿政策,适时扩大定额补偿病种范围;完善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方法,科学测算预付总额,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全面加强综合考核,探究完善奖惩机制;完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费用控制协议,强化日常监管、综合考核和费用控制情况警示通报。逐步探究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五、提升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新农合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的数据准确传输、监管监测及统计分析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完善非即时结报数据推送机制,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核心,重点在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究基层首诊、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一般诊疗费标准、加强信息化建第2页共7页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深化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舞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究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投保医疗责任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风险,确保医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医疗风险分担作用;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保费可在其医疗支出中列支。七、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制定下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根据创建和考核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整改提高,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引导乡镇卫生院统筹推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八、确保农村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