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内容提要】大众媒体作为最普遍的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对弱势群体问题的关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媒介可以让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要求为社会和政府所知,监督社会政策不越过公平的底线,对于避免社会危机和动荡的产生具有不可避免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涵义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来把握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关键词】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媒体强势群体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在我国,“弱势群体”这一称谓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出现则更晚,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我国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认识,各有各的说法:郑杭生等在1996年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书中曾明确提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生活有困难者群体”【1】。陈成文在其专著《社会弱者论》中,提出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2】全国政协委员邓伟志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3】我国的“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名词,顾名思义,就是一群现在各方都与主流社会不对称的集体,主要表在信息、经济收入的不对称,以及能力上的不对称。“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抽象名词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学范畴,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二)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事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总汇,再扣出彼此重叠的部分,中国的弱势群体大约有1.4亿——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至14%,【4】而且继续呈上升扩大趋势。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而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才使得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因此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的话,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会继续加深,弱势群体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二、关注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从两大战略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1)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意志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国民的意愿。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当然也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全国人民意志的统一。在建设者的群体中,如果按照和谐社会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来看,弱势群体将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着极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参与建设,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呼声和意愿,以此来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2)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2004年我国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新农村建设,它是一个全民工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当然也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而在广大人民的一个群体中,如果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看,弱势群体将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社会生活的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