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救助帮扶工作总结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历来是市委、市政府极为关注的大事、要事。今年,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开展救助帮扶困难群众的活动,我市启动了“百千万救助帮扶”工程,并将其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还将今后每年四月和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全市的“扶贫助残行动日”,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建立救助帮扶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让困难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决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救助帮扶工作,使困难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一、“百千万救助帮扶”工程取得的成效全市共有91个部门(单位)、24个镇(开发区)的5306名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先富党员与10236户城乡低保户结成了救助帮扶对子。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困难群众共接受捐助的资金累计190.32万元,过冬棉被5358条,衣服6196件及价值24.72万元的生产物资,为困难群众办实事467件。市慈善会用募集的善款为200名孤儿发放助学款20万元,资助特困学生5万元。广大群众盛赞这是党和政府的“爱民之策、利民之举”。对此,南通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分别进行了报道。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实效:一是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了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的孤儿、城镇低保户、农村困难户的安危冷暖非常关心,长期以来,一直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百千万救助帮扶”工程这一举措,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姜灶镇周照港村12组的杨汉涛,长期生病,不能正常劳动,妻子患有精神病,女儿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闲着,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市服务业发展局党委书记施季平与他家结成救助帮扶对子后,为其女儿在当地一家针织厂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兴东镇土山村低保户葛立靠第1页共7页借债盖了两间瓦房,两个孩子又残疾,家庭负担沉重。市供销总社领导与其结对后,先后三次送去生活用品和农用物资价值近3千元,使他们全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二是坚定了困难群众过好生活的勇气。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安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从群众最“盼”的事做起,从群众最难的事情干起。帮扶过程中,市粮食局曾收到一贫困女学生的来信。信中写道:“前年我父亲在北京出了车祸,花光所有的积蓄抢救,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我原以为生活从此没了希望,就在我们陷入困境时,是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看见了希望……。”十总镇张家坝村15组沈王保夫妇均为残疾人,儿子因学费问题而中止职校学业,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他获得资助并重返校园,面对帮扶干部鼓励,他表示将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以回报社会。由此,这也让我们相信开展帮扶工程的意义已不仅仅在物质层面上,更是要延伸到被帮扶人的精神世界。三是彰显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因而,开展“百千万救助帮扶”工程既能使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也能使一部分困难群众通过结对帮扶找到脱贫的途径,同样还能使这部分群体坚定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彰显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的宗旨。市卫生局结合部门特点,在帮扶活动中注重发挥行业优势。5月8日,在局长管军的带领下,机关帮扶人员分两个医疗小组到结对的镇村开展“健康援助进农家”送医上门活动。医务人员为50多名帮扶对象进行了常规体检,并为他们逐一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提供了价值4000元的常用药物,现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20份。市法院邱淑玉同志自己体质薄弱,丈夫长年生病服药,独生子在上大学,家庭收入本身入不敷出,但在看到二甲镇袁西村两户贫困户后说:“我自己虽然苦点,但还能维持生活,他们两家的困难,确实需要社会救济,需要我们伸把手助他们渡过难关。”四是教育了机关干部,改进了机关作风。这几年来机关部门几经改革,充实了大批的年轻干部,他们绝大部分刚走出校第2页共7页园,缺少广泛的社会实践。开展“百千万救助帮扶”工程,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