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作出种种努力。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它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搞好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教学活动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要组织好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近段时间,听了几节音乐课,有的课堂“热热闹闹”但效率低徒劳无功;有的课堂只看到老师在教,而没有看到学生在学;有的课堂老师只管教学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下面开小差,老师无从下手。问题出现在哪呢?我觉得主要出现在课堂的组织,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纽带,它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好,效率高,反之,效率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见解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一、讲究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组织教学的积极手段。小学生不可能40分钟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注意,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三年级《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我刚走进去,教室很吵,难以安静,于是我带着课前准备好的“黄鹂鸟”的头饰再敲敲讲台配上鸟叫的声音,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纷纷用好奇的目光望着我,我摘下头饰问:“刚才老师头上带的是什么呀?”“小鸟”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老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的歌曲好吗?”“好!”一下子,学生马上坐好等着上课。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也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组织教学的措施。二、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再加上音乐课本身就是很“活”的课程,所以,我认为,必须要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遵守教学秩序。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有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带课本来上课的,所以上课时总是开小差,为了不影响教学情绪,我并没有当场批评他们。而是等下课后,把他们留下来让他们借好书补上音乐课,从那以后再没有不带音乐课本上课的现象了。在常规要求方面还包括举手回答问题、学生不得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方面。所以,对学生而言,严格的常规要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三、教师要注重情感的交融。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传递信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时时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为了通过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具体来看,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使学生爱受到鼓舞和激励;三要亲切、温和,并讲究分寸,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四、教师要妥善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可课堂教学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始料不及的,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任课老师如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偶发事件,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不影响当堂的教学工作。举例来说,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有一位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大声喊“报告”,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问迟到的原因,接着进行教育,然后再继续上课;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不问原因,接着上课,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进行教育。比较起来,显然后者的方法处理妥当。整体损失小,同样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而前者虽然教育了迟到的学生,但却过多的耽误了全班同学的时间,相对损失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