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孔乙己》课堂生成教学案例江苏省海安县紫石中学高级教师崔益林(226623)一、自主学习目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欣赏鲁迅小说中含蓄、准确、精炼的语言。2.探讨孔乙己人物个性及其悲惨命运的必然性。3.感受鲁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二、背景材料搜索《孔乙己》作于1918年,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已揭开序幕,民主和科学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声。当时封建复古逆流仍猖獗,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种现状,写了20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把20多年后的当时现状与之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来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张。三、自主阅读课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本文的阅读方式确定为:1.整体感知(1)基础知识感知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屑()哄笑()阔绰()侍候()踱步()颓唐()笔砚()附和()绽出()咸亨()②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A.如果就因而B.因为就所以C.只要才因此D.只有才所以(2)课文内容感知①初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下列问题。a.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是什么?b.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是什么?c.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②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③三读课文,概括孔乙己的性格。2.局部品析(1)品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孔乙己属于哪一类酒客?为什么?(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精练。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要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②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③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大文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3)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的。作者用“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四、自主探究质疑1.文本问题①文中反复出现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说明了什么?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呢?为什么?2.延伸问题①阅读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有价值的疑问或发现吗?写出来以便小组合作探究。②假如孔乙己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五、延伸拓展创新1、课外阅读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写出你的感悟。2、网上观看电影《孔乙己》以及大型现代历史话剧《孔乙己正传》,然后比较电影戏剧文学跟鲁迅的文学作品《孔乙己》有哪些异同?六、中考题型链接(四川省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