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的兼容性分析吴照云(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航天技术商业化和航天活动主体多元化趋势的角度来分析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兼容的基础,然后分析两者兼容的条件,以及制约我国航天产业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的几个因素。关键词:航天产业市场运行机制兼容性航天产业的结构特征决定了航天产业在运行机制上有其特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航天产业就不能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的成分。实际上,随着航天技术的商业化趋势和航天活动主体多元化趋势的出现,航天产业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成为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从航天技术商业化和航天活动主体多元化趋势的角度来分析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兼容的基础,然后分析两者兼容的条件,以及制约我国航天产业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的几个因素。一、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兼容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起,过去一致由政府主宰的航天产业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商业航天在整个航天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变得越来越大了,航天技术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西方许多航天大国越来越多地将民用航天活动移交给私人企业经营,私人企业参与航天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所谓航天活动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和航天活动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构成航天产业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因而航天产业与市场运行机制的兼容也就成为题中之意了。(一)航天技术的商业化标志航天技术的商业化1是近10年的事情。其标志是:“商业性质的航天工业逐步成熟,发展了可跨州越洋传输声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可靠的通信卫星”2,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技术在经历了各种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后,正逐步走向综合集成、共同形成空间技1所谓的航天技术商业化一般是指利用外层空间提供卫星发射、通信、遥感或其他空间服务以及空间产品资源,而获得一定报酬的商业活动;它是开发太空的盈利性交易,而不问销售者和购买者是谁。简而言之,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2ReportoftheCommissiontoAccessUnitedStatesNationalSecuritySpace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Jan,11,2001,http://www.defense.mil/news/release.html.术一体化综合系统的阶段,并由此推动了国际航天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化、业务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当前,航天技术正在使商业与社会活动的许多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航天技术在运输、电信、教育、商业、环境、农业、能源和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使航天技术服务进入家庭、商界、学校、医院和政府机构,而在这一过程之中,航天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航天技术商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冷战结束的影响,也是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巨额资金要求与各国财政经费压力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些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航天活动开始越来越瞄准商业市场,航空活动的商业化程度因此越来越高,民营化、私有化也开始出现,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航天技术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卫星通信、地球资源遥感、环境监控和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参见图3.2)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陆地卫星”和法国研制的“地球观测卫星”3参见Dan.J.Johnson,ScottPace,andC.BryanGabbard,Space:EmergingOptionsforNationalPower,Publianed1998byRAND,转自《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向公众出售每张价格为数千美元的中等分辩图片,这种典型的例子说明,航天技术商业化程度以及渗透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目前,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和卫星通信服务已在国际市场上完全实现了商业化。图3.2航天活动的商业化趋势(二)航天技术商业化的规模航天技术商业化的市场规模很大,1999年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总额已达1015亿美元,而且新的商业机会还在不断增加(见图空间控制遥感环境监测弹道导弹防御卫星导航定位预警和作战评估军力部署卫星通信大范围的监控商业化(私营部门、政府部门)民用航天(政府部门)军用航天(军方和国家安全部门)商业化发射水平由低向高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