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酒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气氛(fēn)两颊(jiá)煨炖(wēi)枸杞子(gǒuqǐ)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如法炮制(páo)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二)知识积累一、关于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二、有关游子思乡的诗词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家的乡民俗民风。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3.理解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所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春酒》这篇散文的作者是,现当代女作家。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枸杞()()过瘾()煨炖()脸颊()如法páo()制门kǎn()挑剔()家醅()(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1)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2)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3)这种浓浓的家乡味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出来的?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小结:家家邀饮春酒的无穷情趣,会酒的热闹与喜庆,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与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这些便是浓浓的家乡味!2、句段品读品析下面句子的含义。(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如果把“偷偷”和“好几回”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5)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3、探究质疑思乡怀旧是人们心中普遍的一种情感,琦君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把这种内心情感外化成语言表达出来。(1)小组合作探究。请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好旁注。然后在自己的合作小组里交流,有情有味地读一读。(2)把下面一句话补充完整。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乡邻),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邻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琦君2gǒuqǐyǐnwēijiá炮槛tìpēi(二)研习课文1、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