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课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绩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初中生对外交有所了解,他们对外交历史往往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周恩来的外交故事,在之前有所了解,这些都为新课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往往不太清楚,或者了解不太全面,在这些地方教师有必要作较为详细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历史图片或影像资料,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营造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外交困境,从而体验到周恩来的外交艺术。教学分析时空观念1949年,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理解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历史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万隆会议(重点);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意义(难点);周恩来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重点)。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方面: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视频和资料、相关史料、制作PPT课件。学生方面:课前预习、搜集与周恩来外交事迹有关的资料。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史料的展示与探究,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2.影像辅助法: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万隆会议的影视作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3.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导语】2018版《中国外交》白皮书7月3日在海口举行推介会,正式向全球首发。该书创始于1987年,是全面总结年度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工作、权威解读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系统介绍中国对外关系的公开出版物,是公认的了解中国外交的“百科全书”。2018版的《中国外交》白皮书共分9章,既包含对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总体论述,也有对中国与建交国、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关系等深入介绍,还有关于边海、领事、新闻和公共外交等外交工作的专题论述。回首中国外交,经历了由旧到新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摆脱了外交上的“屈辱”形象,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世界舞台。下面让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长历程及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设计意图: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材料展示】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材料二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提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齐声回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