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备课时间____周星期_____审核人主备人授课时间___周星期___需课时第六单元第七课少年中国说阅读评价组别组长组员班级评价教师评价12345678展示次数终结评价展示质量一、阅读目标精读细嚼明确目标:逐条铭记摄取关键;聚焦要点定向导航。1.疏通课文大意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和比喻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二、目标链接梳理知识吸纳积累:深度阅读小组整合;建构知识获取方法。1.排比及其作用排比的特点: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这是辨别排比的一个依据;另外还要注意,三句的内容要相关,语气要一致。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严密透彻,条分缕析。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增强气势,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2.比喻及其作用比喻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方式之一。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称譬喻。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所描写的事物或所说明的道理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有三:(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3)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3.品析排比和比喻句的答题格式排比: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文句内容+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运用比喻手法,把甲比作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句的内容(甲的什么特点)+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三、阅读过程1.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2、导语设计与推荐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