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b.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2.能力目标:a.提高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概括能力。b.运用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问题探究。二、教学重点1.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三、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明确课题、点明考纲高三一轮通史(先秦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纲要求: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明确考纲要求。2、明确本课知识间的关系。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明确复习目标后,为学习定下方向。环节二:复习探究投影: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背景(探究完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重大变革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政治上,_____________崩溃,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研习史二、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探究完成)①儒家a.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b.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c.荀子: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②道家a.老子,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消极悲观,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b.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_____________”的思想。③法家:韩非,主张加强__________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④墨家: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成填空。学生看投影,思考体会,做笔记。料、论从史出习惯和能力投影:考点突破:一、图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二、关于“民本”思想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图解诸子百家的地位与影响四、图解全面掌握“百家争鸣”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异都关注人、人与社会,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同苏格拉底孔子五、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学生看投影,思考体会,做笔记。学生看投影,思考体会,做笔记。学生看投影,思考。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体培养学生研习史料、论从史出习惯六、诸子百家思想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独尊成,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备注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百家争鸣,强调为统治阶级服务思想特点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人才产生原因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峰时期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环境(希)智者学派思想(中)诸子百家思想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