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的更替教学主题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学生分析七年级新生刚刚接触中国历史,在历史课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高,七年级小组合作教学使用的也较好。只是,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在课堂上会出现有一部分学生很活跃,听讲很认真;另一部分学生听讲不认真,也不活跃的现象。渐渐地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脉络,对每个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亡国者、暴君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西周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比较、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对比夏、商、西周的兴亡,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1.使用的技术有:⑴ppt图片演示文稿;⑵视频片段:“大禹治水”、“武王伐纣”;⑶动态图“盘庚迁殷”。2.使用环节:⑴导入环节:使用视频演示“大禹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⑵新知学习环节:①ppt演示文稿展示:课标要求和本节课要学习的四大板块: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二、观兴衰——解王朝更替三、论成败——议分封利弊四、鉴未来——思治国之策;②ppt演示文稿展示:夏、商、西周兴亡的空白表格,③ppt演示文稿展示:“盘庚迁殷”动态图、使用视频演示:“武王伐纣”的场景;④ppt演示文稿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疆域图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夏桀、商纣、周厉王的暴政和今天我国得民心的材料等等;⑶练习环节:ppt演示文稿展示:当堂检测,学生当堂巩固练习,并用ppt演示文稿出示答案;⑷板书设计环节:ppt演示文稿展示⑸课堂小结环节:可学生小结,也可教师用ppt演示文稿展示教师的课堂小结。3.预期效果:学生通过ppt演示文稿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通过视频和动态图展示能“眼见为实”,避免凭空想象,利于发展空间想象。学生当堂检测和小结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打造高效课堂。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新课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夏朝小组”、“商朝小组”、“西周小组”从这段视频中,你能听出有关禹的哪些信息?过渡:看完这段视频后,我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禹建立夏朝后,夏朝又经历了多少年?因何而亡?夏朝以后紧接着的是哪两个朝代?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观看视频“大禹治水”回答聆听视频片段:“大禹治水”讲授新课展示:课标要求展示:四大板块: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二、观兴衰——解王朝更替三、论成败——议分封利弊四、鉴未来——思治国之策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大禹的足迹,一起去看国家的产生。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展示:夏朝的建立、发展(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统治中心、建立意义、制度的发展和国家机构及实质)过渡:禹建立了夏朝,夏朝能否长久存在下去?它又是被哪个朝代取代的?后面又经历了哪些王朝?二、观兴衰——解王朝更替展示:夏、商、西周兴亡的空白表格展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结构图教师:第一个通过禅让当上部落首领的是谁?世袭制开始谁在位时?展示:“盘庚迁殷”动态图设问:商朝为什么要迁都?强调:商朝把都城定在了亳(bo要让学生比划亳的写法)(动画展示迁都看书找出答案并回答。“夏朝小组”、“商朝小组”、“西周小组”分工,根据表格自读课文,各自找出本朝代的内容并回答,一个小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