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①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对基督教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的能力。③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的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④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②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②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造成中世纪西欧落后的原因之一。③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关于一神教的宣传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难点:对佛教教义的评价佛教的产生与传播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会的演变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下列图片:师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建筑吗?这些建筑与哪些宗教有关?这些宗教就是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是怎样诞生和传播的?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板书)一、佛教(板书)1.佛教的产生(板书)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创始人。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佛教产生的经过。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的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29岁那年,他看到人类的苦难,决心出家虔心修道,他毅然离开妻子和儿子离家修行。他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少林寺塔林圣彼得大教堂艾提尕尔清真寺释迦牟尼是后来佛教徒对成“佛”后的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中国寺院中大雄宝殿里的“如来”和“大雄”都是他的称号。乔达摩·悉达多到印度中部各地广收门徒,宣传佛教达40年之久,80岁时去世。提问: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2.佛教的教义(板书)教义: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认为人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只要刻苦修行,消灭欲望就能进入极乐世界。评价: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符合印度劳动人民和奴隶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①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②佛教主张忍耐顺成,放弃斗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最终被统治者利用变成统治人民的工具。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请一位同学介绍佛教发展和传播的历程。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板书)公元前3世纪,摩羯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由于杀人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阿育王遂生悔悟,皈依佛教,决心以佛教治国,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提问: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他为什么这么做?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促进佛教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后,急需巩固统治,而佛教宣扬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有利于巩固统一后的印度半岛,于是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肆弘扬佛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32《佛教的传播》图,了解佛教外传的情况。二、基督教(板书)1.基督教的产生(板书)教师:基督教最早产生与巴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