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民族责任感。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学习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在艰难的国运时国民们的雄健精神。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知识链接:“纯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2、走近作者李大钊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作者生活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内外勾结镇压革命,先进知识分子迷惘彷徨的时代作者却表达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1923年写的这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者的信心、决心。预习自测1、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逼狭__险峻__崎岖__阻抑__一(xiè)_千里_山叠岭(cóng)绝壁断_(yá)_流滚滚(zhuó)2、词语解释、①浩浩荡荡:②一泻千里:③亦复如是:④奇趣横生:3、“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的是什么?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题目“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有哪些特别含义?情景导入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在“五四”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崎岖险阻的严峻时刻写下的,即使在今天,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仍能给我们很大的感染与启迪。质疑探究一、感知课文内容。1.找出各段的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二、合作释疑:(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2.从“艰难”与“雄健”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是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5.国民为什么能“雄健”?我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当堂检测一、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zhuó()流pò()势景zhì()迷wǎnɡ()狭zhǎi()断yá()2、选出下列每组中字形有错的一项:⑴()A、浩浩荡荡B、逼狭险竣⑵()A、丛山叠岭B、绮岖险阻⑶()A、回环屈折B、奇趣横生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__________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__________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__________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__________万里。A、走走流泄B、走冲流泻C、流冲走泄D、走冲流泄4、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含义: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学习文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其现实意义。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学始于疑情境导入质疑探究一、合作释疑。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着重点分别是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何不同?二、赏析语言。1.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①长江大河——②扬子江、黄河——③浩浩荡荡——④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