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教案●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做好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吃透教材,理解课程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建议一:设疑激趣导入。教师陈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8年推出了在过去1000年中最具历史影响的30位世界探险家,其中唯一的东方人来自中国,这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猜一猜: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郑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郑和一生七下西洋。算一算,郑和首下西洋距今已有多少年?(600年)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为此,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播放“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再设问:○在刚才的新闻片段中,很多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做了比较,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在学生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