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内容标准三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能力目标: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知识目标: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学重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本节重点,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主动了解和学习宪法,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本节难点,它是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基础。但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学生较为抽象,理论性强,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思想:思维起于疑难。有疑难才有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以问题为载体来指导教学,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由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如何把探究活动与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以探究活动为火车头,以问题为平台,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模式:根据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和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在这节课采用以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1、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分小组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采用以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为载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师生在互动的探究活动中,自设问题、自创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宪法知识,共同感悟宪法精神。教材分析: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只有准确认识与充分理解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才能真正理解后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困难。教师在教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难点。2、第一个层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起点和基础。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关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领会了宪法内容的特殊性,知道了宪法在内容规定方面与其他法律不同时,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同时这一层次又是难点,因为与宪法有关的内容,学生了解的较少,内容抽象。3、第二个层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本节的重点,正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全局性的、宏观性的问题,所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相关链接”把宪法与其他法律的母子关系形象的比作统帅和士兵、指挥和乐队的关系。来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第三个层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这一层次和前二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前两个层次决定着第三个层次,具体的说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教材通过“相关链接”介绍了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特定程序,只要使学生认识到程序更为严格即可。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实践经验较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能运用教材基本观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法:目的是小组各成员交换不同思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把每个人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先让学生个体独立学习,讨论时做到人人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从而有效地避免以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其他学生的思维,从真正实现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