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诚信创建一、建设诚信政府是完善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才会有导致市场双赢的市场交换发生,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才会健全发展,整个市场体系才能存在”[1]。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的市场是不健全的市场,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效率降低。诚信建设一直被视为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而不断被提及。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行为对整个社会具有号召力和权威性。政府诚信缺失会影响消费需求,恶化投资环境,影响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因此,政府不但要不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还要不断引导整个社会形成诚实信用的良好风尚。如果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那么政府的诚实信用则需要为市场经济起到表率作用。政府是一切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在我国,政府管理着庞大的社会资源,拥有强大的公共权威,一旦政府失信,公众利益会被无故侵占,其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障,必然致使利益分配失衡,社会秩序处于无序状态。当政府的公信力不足时,市场交易将不再相信政府有能力维护合法的经济权益,“因而一切经济活动中失信和唯利是图行为的预期会不断增加,致使信用活动不断减少,不断增加着守信者的交易成本,企业和个人的合法利益从而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2]。政府的诚实信用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诚信强有力的支撑,是企业和个人信用存在的客观要求。政府对整个市场经济起着调解和监管的作用,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公平有序的强制性力量。一旦政府失去诚信,那么守信者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侵害,从而降低人们对诚信的预期,导致社会信用平台的倾斜。只有政府、经济体和个人形成诚信的互动体制,市场经济才能得以形成良性循环,社会经济才能不断健康发展。这其中,政府诚信是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运行保证,是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存在的客观需求。政府的诚信会对市场经济的信用起第1页共4页示范促进作用。作为社会管理角色的主要扮演者,政府的诚信是政府有效发挥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积极对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进行弘扬和倡导,并以身作则,会使一个诚信的政府取信于民,也就无疑为经济活动中的企业个人的诚信树立了榜样。二、完善政府诚信,以适应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诚信政策的必要性,一系列旨在提升政府公信度的行政改革正不断进行,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简化,办事透明度不断提升,对政府公职人员的考核监督也更加具体严格。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问题仍然突出。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政府缺失信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民争利,借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之实;政策措施朝令夕改,缺乏持续性,连续性,稳定性,使相对人无法以政府行为作为指引,相反却增强了相对人投机取巧的心理和意识,推波助澜社会的不诚信;执法活动混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政行为仍然严重,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3]这些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主义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长此以往,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期望将大大降低,整个社会将陷入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完善诚信政府建设十分迫切必要。(一)转变政府角色从全能的经济人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不能有自己特殊的经济利益,“因为政府只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应当充当通过法律的实施和政策的制定实现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角色”[4](P5)。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具有全部支配权力,管得过宽过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仍然没有完全放开,有些政策缺乏科学依据,明显具有故意倾斜和地方保护的偏向。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参与地方经济活动过程,从中谋得利益。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市场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