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统计系统工作总结全市统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总体部署要求,围绕“领导决策在哪里,统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中心工作在哪里,统计保障就到哪里,经济发展到哪里,统计监测就推进到哪里”的“三个到哪里”服务方针,为统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统计保障。一、统计职能在服务决策中大力彰显一年来,全局立足统计职能定位,切实提升统计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时效性,顺利组织了对全市经济指标的测算监控,凸显政府智库职能,参谋作用显著增强,全年完成20个调研课题,撰写统计分析报告238篇,被各级媒体采用202篇次,市级以上领导批示87篇次,其中书记、市长、人大主任批示17篇次。一批统计分析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一)统计监测全面准确。及时监测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定期开展省会先进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对比分析,精心组织编印了《统计统计年鉴》《经济运行月度快报》《统计公报》《统计提要》《横向对比资料》等统计产品十余种,实现了数据发布“零差错”,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和参考建议;准确监测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每月进行经济形势研判,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态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全面把握全市社会发展进程,优化完善了全面小康监测方案,为统计全面小康进程保持全省第一作出了积极贡献;扎实开展重点民生实事评估认定和乡镇街道、节能降耗等考核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支持。客观反映全市社情民意,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更加注重市民的直观感受、直接评价”的要求,圆满完成了10多个民调项目,调查范围涵盖了绩效考核、群众工作、提质提档、老年权益、党风廉政等领域,有效样本达4万多个,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意、改善民生,为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了参考,真正搭起了“政民”之间的连心桥。(二)智库参谋作用凸显。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重点调第1页共8页研。为准确反映统计科技创新成果,做好统计创建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的统计保障,我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近5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撰写的《关于统计研究与实验发展(ramp;d)经费投入及统计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衡华书记批示。根据调研情况,衡华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区县(市)委书记及有关市直部门专题研讨会,进行安排部署,并对我局积极推进ramp;d经费统计工作批示“很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形成加大ramp;d投入、强化ramp;d统计的工作氛围。二是围绕服务决策开展课题研究。年初,主动向四大家发函征求课题意见,由四大家“点题”,确定了《统计实现五千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20个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一方面创新研究方式,以统计学会为载体,加强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汇聚众智协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攻关,集合众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有力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突出了成果运用,20个课题中8个课题被国家统计局网站采用,市领导批示14篇次,为统计人才新政22条、文化产业发展、房产新政、园区产业建设等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山对我局的课题研究成果作出批示:“统计局是我市的重要智库”,并对文化产业研究报告安排部务会议专题研究。三是围绕经济发展开展数据解读。紧跟时事热点,编印《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统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书并在网站开辟专栏,全面宣传介绍统计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信息报》《湖南日报》《统计晚报》《决策咨询》等各级媒体纷纷刊载引用。在全市政府门户网、统计信息网上每月发布经济形势解读,在统计统计微信公众号上增加“一图读懂”图解栏目,就月度、季度、半年度重点数据通过图解方式进行解读,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三)农业普查顺利推进。普查组织严密,农普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分片包干制、进度周报和工作例会等制度,做到了普查员培训到位,业务解答渠道通畅。组织开展对各区县(市)农普工作的疑难解答、现场督查、数据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普查进展顺利,全市圆满完成了101.8万普通农户,6234户规模农业经营户、8774家农业经营单位、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