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分析疗法的基本概念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简称TA)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TA疗法。受国际沟通分析协会、欧洲沟通分析协会的委托,将他们认定并解释的“沟通分析疗法的基本概念”翻译出来,供大家学习时使用。沟通分析理论是:1、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2、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自我状态与沟通:人际互动是由一次一次的沟通构成的。任何一次沟通都包含两部分:刺激与反应。一次沟通是一系列沟通中的一个部分。有些沟通形式和过程可能是直接的、有生机的和健康的,也可能是不直接的、浪费的和不健康的。人们互动时运用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自我状态是一种具体的思想感受及行为方式,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特定的大脑起源,人们的行为表现可以出自于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或成人自我状态。无论何时,我们的行为举动总是出自于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儿童自我状态: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像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自我状态是一种充分体验到的存在状态,不仅是一个角色而己。当儿童状态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作“小教授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作“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惧、爱、生气、快乐、悲伤、羞愧等等。儿童自我状态经常被人们指责为麻烦的来源,因为伴随着成长过程,儿童自我状态的自我中心、情绪化、强烈的判逆也随之产生。在沟通分析理论(TA)中儿童自我状态被看作是创造力、娱乐消遣及生命力的来源,是使生命常新的唯一来源,儿童自我状态不仅可以在孩童时代长时间存在,在成人世界某些允许儿童自我状态出现的情况下也可以观察到。比如在体育运动或聚会中。儿童自我状态也会短暂地出现在其它场合,例如无聊的会议、教室里或丝毫不想参与的严肃的讨论。儿童自我状态最不受欢迎的表现方式出现在它完全控制了某个人的生命时,比如那些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个案,他们困惑的、低落的、疯狂的或成瘾的儿童自我会通过无法控制的行为驱使他们的内心走向自我毁灭。如果一个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那么儿童自我状态会以沮丧、悲痛等形式出现并存在很长时间。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就像一台录音机,它是生活中预先记录、预先判断或偏见规则的收集者。当人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他的思考、感受及行为方式像他的父母或抚养他长大的某些人。父母自我状态做决定,不需要理由,如何对情境作反应,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们该如何生活等问题。父母自我状态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控制或是支持。如果父母自我是批判的,它被称为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如果父母自我是支持的,它被称为养育型父母自我状态。一种自我状态可以控制人并把其它两种自我状态排除,以具有排外的养育型或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为例,这样的人不能运用他们的儿童和成人自我状态。任何一个存在某种缺陷的人要想成为一个功能良好的人,他的三种自我状态必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只以父母自我作为自我功能状态的人会丧失儿童自我和成人自我中的优点,因此也就丧失了一个人三分之二的潜能。父母自我习惯于用固有的模式解决问题,因此通常落后时代25年(也许落后250年或2500年),当一个人没有现成的成人自我利用的信息或没有时间用成人自我来考虑问题时,这种固有的模式也许是有效的。相反的,儿童自我可以凭借直觉创造出新奇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并不像基于事实判断做决策的成人自我那样可靠。成人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人就像一台人脑计算机,它根据逻辑程序处理收集和存储的数据并加以应用,从而做出决策。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人会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确保程序不被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