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艺术学(专业代码:05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艺术传播学2、艺术美学三、培养年限与学分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原则上必须在第一个学年内完成《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要求。博士生进入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前,须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必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总学分≥27学分分项说明课程学习环节≥18学分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程2学分外国语课程4学分方法类课程2学分(跨)学科前沿课程2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学分专业课程2学分选修课≥4学分补修硕士生课程科研训练环节9学分社会实践相关单位作访问研究,计1学分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活动,计1学分须填写《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考核表》,附3000-5000字的实践报告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计1学分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计1学分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计1学分参考《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暂行规定》开题报告计2学分,参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试计2学分,参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办法》科学研究按照通过的开题报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工作的各项规定。四、培养方式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暂行规定》,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对博士生学习的指导和检查,每两周至少一次;在以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为主的阶段,应拟订周密的指导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记录单》,此记录单可从该网址下载http://peiyang.cuc.edu.cn。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1、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和补修硕士生课程等共7类,具体见课程设置附表。2、选课要求①第一外国语必修语种应与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②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博士生应必修所学研究方向指定的专业课。③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须补修2门以上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或指定研究方向课程)。3、课程学习要求具体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课程教学的补充说明》。六、综合考试博士研究生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环节,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的任意1-2章后,须参加综合考试。具体规定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暂行办法》。七、科学研究及相关要求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士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100册(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册(篇)。博士生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论文研究方案、预期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