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游戏》读后感《企业游戏》,是郭梓林写的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关系到企业运行成败的书。一直以来,讨论企业文化的书并不少,但是多数是局外人所写,不是亲身体会;有的虽是局内人所写但目的是为自己评功摆好,或者宣扬自己的企业。而郭梓林的这本书则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理论探讨,涉及到的理论十分广泛,有经济学、博奕论、心理学、政治学等。书里的故事又很多,读起来饶有兴味,使人得益非浅。如何办好一个企业,特别是作为一个研究单位的企业,文化如何影响到企业成败,一直都是有关企业人士,还有我们这些学管理和经济的同学十分关心的事。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一些联想。下面就我所想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人是经济人,但不是计算机经济学里面假定人都是经济人,是追求利益的理性人。所谓理性人是说人会斤斤计较,而不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经济学里面许多数学模型都是研究人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极大化。用这种模型推导得出的结果一般都能很好地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所以经济人的假定能为大家所接受,经济学的大厦才得以建立起来。这种研究事实上把人看成是一台计算机,然而人不是计算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事实上的人是经济人等的复杂的混合体。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妒忌,打抱不平,也不会有报复、斗殴、情杀等等。举例来讲,企业内部股权的分配,并不仅仅是一个利益问题,更是一个如何评价过去各人对企业贡献多少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每人都会对自己评价过高。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人对自己工作的了解肯定比对他人的了解更多;对自己评价偏高是很正常的。对股权分配的不满,来源于对评价的不同。所以在讨论股权分配之前,首先要充分肯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哪怕说过头也没有关系,然后再来分配股权就会顺利得多。相反,如果在股权分配之前首先互相埋怨一通,这样的股权分配会没有不吵架的。承认每个人的贡献,是考虑到人是阶级人,分配股权则回归到第1页共8页人是经济人。这也说明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利害关系,还有人文关系。2)为正义而战是无聊的郭梓林在书中谈到,为正义而战,会让一些人钻进牛角尖,既不考虑成本,又不考虑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所以我说为正义而战是无聊的。这种现象也是上面所说的人不是经济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其实,“正义的战争”不仅仅发生在企业之内,也发生在企业之外,在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正义之战”是崇高的,个人为正义而战更是值得称赞的,为什么把它贬为无聊的呢。原因很简单,你有你的正义,我有我的正义。所谓正义之战就是各方对正义解释的不同而引起的。各方都有一批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他们的特点就是只有自己的正义,不承认他人的正义。结果就是无法调解的正义之战。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国际纠纷也从争夺资源转向信仰或仇恨。尤其是人权的观念被强调以来,掠夺资源奴役百姓的战争越来越不得人心,这种战争的发起者将被联合国制裁,被全世界反对。现在的战争越来越多的是信仰不同或历史仇恨造成的,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是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已经继续半个多世纪,也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前景。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都属于这种性质。正义之战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它完全丧失了一切理智,任何调解都起不到作用,因为正义是不需要理智的。当然,有许多战争是为了权力,并不是单纯的正义。但是权力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占有,而战争是要动员许许多多人的。少数人鼓动多数人的口号,就是“为正义而战”。多数人为少数人而战,他们受了骗还以为自己很崇高,甚至把性命都搭进去了,等到觉悟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我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如果遭受外来的侵略,战争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但仅此而已。3)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丑可以掩百俊这里的“一”就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大家因为追求利益才走到一起来了。但是企业领导人之间,尤其是一把手本人,必须懂得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人第2页共8页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问题在于别人能不能原谅你。如果自己站得直,坐得正,办事大公无私,即使决策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