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形成的危害及对策研究...“小金库”是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的资金,私存私放,不纳入企业预算管理,不将收支列入单位会计帐内的行为,是在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之外另辟的一块“自留地”,因为其躲过了监督视线,它可以把企业应上缴国家的税款、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开支和发展资金当成单位福利发放,以收买人心,搞小团体利益,其实质是一种公款私分,是集体腐败,同时也是官员贪污挥霍、中饱私囊的暗箱。本文对企业内部“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对策进行简单分析研究,请勿“对号入座”。一、“小金库”形成的原因我们对“小金库”年年清理,年年有收获,但是“小金库”何以还有那么多,还有那么多的干部陷入“小金库”中,不能自拔。因为“小金库”的诱惑太大了,有了“小金库”,等于是给领导或管理人员放了一个可以任意支取的小钱柜。“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查不止,除了其具有保管的隐蔽性,使用的随意性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法纪。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提高福利待遇,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二是因为管理漏洞。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收钱不入帐和虚报开支,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条件。三是欺上瞒下。为了欺骗上级主管和单位群众,逃避监督,将一些不合理支出,不在大账上反映,而在“小金库”列支,有的单位采取将应在财务大账列支的费用转移到“小金库”,增加单位可支配金额,在数据上做手脚,蒙骗上级,以完成考第1页共6页核指标。四是缺乏监管,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五是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重罚,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特别是对私设的“小金库”一收了之,更是对再设“小金库”的一种鼓励。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二、“小金库”的危害⒈违纪违法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小金库”虽小,但其危害性却不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小金库”不仅为少数领导者违规使用资金提供了条件。往成为贪污挪用或集体私分的对象,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小金库”一旦形成,就会被少数人掌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的领导者将“小金库”视为私人的钱袋,一些纯属私事的开支也往里面塞;有的“小金库”方便了公款吃喝和公款行贿;而有的领导者建立“小金库”就是为了贪污挪用或者集体私分。一是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由于“小金库”管理和支配往往掌握在党员干部手里,且普遍存在公款私存、随意进出、收支混乱无帐等现象,这样,不仅使一些人挥霍无度、无所顾忌,而且让少数人挪用、私分、侵占甚至贪污制造了“良机”、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温床”;二是助长了“拜金主义”。“小金库”已成为一些单位领导干部游山玩水、乱奖滥发、隐瞒报帐内容等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对“拜金主义”思潮的滋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损害了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第2页共6页部凭借“小金库”请客送礼、侵占私分、贪污挪用等不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在群众中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和不信任,这种损害领导干部公仆形象的行为,同样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⒉国有资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