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终总结计划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五转一进”战略,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一、优化服务,培育特色,工业经济取得新进展。我们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育优培强,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均取得新的进展。在项目建设上,我们强化三项措施。一是搭建平台。我们积极筹措资金,认真搞好政府路拓宽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411万元,油面拓宽为25米,路灯灯杆、排水管道、花带、绿化带、路两侧釉面砖平台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整个工业基地“六纵六横”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为加快项目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二是强化机制。我们成立了大经委,由五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并制定了镇村干部引进项目的奖惩办法,有效地凝聚了镇村干部跑办项目的合力。三是搞好服务。面对国家收紧土地的新形势,我们大力开发利用废弃坑洼地和旧窑场,盘活原有乡镇企业闲置的厂房、场地,共解决项目建设用地120多亩。今年以来,全镇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工业基地内11个,工业基地以外4个),另外技改扩建企业5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3个(王彦行、王兰顺、刘红林),500万元以上的2个(孙建瑞、李福),300万元以上的2个(李海涛、王建国),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我们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营造氛围。我们两次组织镇村干部、企业厂长经理到县工业园区、龙华、枣强大营、桃城、冀州、德州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并聘请清华大学博士后给企业厂长经理传授资本运营、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管理知识,营造了干事创业、争先晋位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激发了企业厂长经理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二是优化环境。我们设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在认真搞好基层站所行风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有关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做到少设卡、第1页共6页多服务,对16家纳税超过十万元的企业还实行挂牌保护,发现到企业吃拿卡要等问题,及时予以制止查处,清除了一切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三是培育特色。我们组织30家较大企业成立了铁塔商会,实行定期召开企业交流会议制度,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有效地避免了各自为战、相互倾轧、最终使合同旁落的问题,进一步打造了广川通讯器材传统产业的特色优势。今年前十个月,八家通讯器材骨干企业纳税700万元,占全镇企业的80%以上,带动作用有了明显增强。二、落实政策,筑牢基础,“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突出四个重点,努力破解“三农”问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严格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加大了对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了农业税征收程序,杜绝了各种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并及时把粮食直补款和退耕还林款足额发放到户,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我们从生态环境整治入手,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整个创建活动的第一战役,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努力做到“三化四净”。今年以来,全镇42个村共投入3600余人次,清运垃圾3万方,拆除违章建筑68处,村内主要街道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和美化;六个重点村还筹资40万元,硬化街道5.6千米,安装路灯160盏,建成花带、绿化带7000米,城乡面貌已焕然一新。三是林畜两大产业。我们不断健全林木管护长效机制,成立了林业技术服务小分队,定期在各村开展技术培训,全镇近两万亩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0%以上;我们不断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认真搞好贾岛、宿赵两个养殖小区示范工程,在保持肉牛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瘦肉型猪的养殖,全镇新上规模养猪场10家。四是农田基本建设。以县、镇、村三级油面路为重点,共维修道路52条、全长1**.5公里;新打深井12眼,浅井40眼,铺设防渗管道2.1万米,修桥涵7座,新增灌溉面积3000多亩。三、主动排查,标本兼治,稳定工作扎实有效。我们不断加强“三所一庭”建设,做到“三个转变”,保证了全镇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一是变上访为下访。我们制第2页共6页定了民情分析、情况报告、下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