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习后感想一点感想5月29日,公司组织一批中层管理干部去参加由汪中求教授的精细化培训。一整天坐下来,虽然人也觉得蛮累的,但很值得去深思和探讨,里面有很多观点我认为是很符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公司这几年发展迅猛,做强也做大了,声誉也遥遥直上,但我们的内部管理和基础管理却相差甚远,与其不相协调,尤其在基础管理上,这几个词语是显得很重要:标准、流程、岗位、态度、效率,而我们却做的太不够好,以至有较多的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出现。汪中求在讲座中指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是通过规则(规范和准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管理工具,通过训练达到组织成员素质提升的管理技术,他强调了四种意识:细节、规则、服务、系统。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管理。在公司,车间里的作业流程、工作规范、岗位事项等是不成文的,就是有也不明细化;我们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是不完善的,更是粗枝框框的;专业的培训与训练几乎是没有,尤其是基层员工的培训,就是有也是符于形式的,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员工中有相当的就是他自己手上干的活到底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合格的,他们几乎不清楚也不明确,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透明的工作规范,每个工序都要让员工按工艺流程和标准努力地清楚地去做,再加上我们管理者的监督和指导。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就要朝一个标准化的方向,二个内容流程和岗位,三步台阶明确-准确-精确,直至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有根本的保证。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是很难改变和改造的,但一个人的行为却能依靠强力来改变。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对员工实施一些习惯的训练,对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军人为什么整天要训练“立正,向前看"”等动作,自然是有道理的。汪教授在讲到要做好细节第1页共2页工作时,必须培养4类习惯:清单习惯、定置习惯、接点习惯、换位习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来做出判断,后来却“并非如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的衔接失误,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企业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通过训练,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是不行的。换位习惯准确地说应该是换位思考习惯,就是要站在下道工序和环节去思考问题,站在服务对象和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人的很多事也努力做了,但就是做不到位。在企业换位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出来,比如让员工到下道工序去工作7-15天,,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由于上道工序引起的马虎或失误导致下道工序带来的麻烦甚至返工或报废。当我们的员工经过标准化的系统化的训练,时间久了,员工们自然而然的职业化了,那我们工作起来就一定变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到位,合作也就更流畅,效率也就更高。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