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一句话》读后感2篇1有的故事,不需要看上去多么光鲜,也不需要内容多么"独特",却因为贴近生活而总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并深有感悟。就比如短短的一篇文章,《救命的一句话》。上课时,作文老师让我们分组朗读了《救命的一句话》这个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乔迪的英国妈妈,突然肚子疼痛,不得不带着两个要去上学的孩子赶到了医院。并给邻居打电话让邻居送孩子去上学。邻居没到,却有三个陌生人向在等候的孩子寻求帮助。原来,这三个人是打算拐走厕所里的孩子,孩子却躲在厕所里不出来。不管三个陌生人怎么找借口,乔迪的两个孩子都一口拒绝了,是因为,妈妈乔迪说过一条安全法则:如果一个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一个孩子寻求帮助。这也是本篇故事的中心句。当然,在现实中,也有这样危险的实例,除了简单的让帮助外,还有人用诱惑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有恐怖分子为了杀一个青年人,就给他不少钱让指路。等年轻人坐上车后,来到偏僻的地方就把年轻人杀掉了。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多想想一些事情合不合常理。就像那个青年人,指个路至于会给那么多钱吗。正是因为面对诱惑而放松警惕,才丢了性命。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有自己理智的判断。其实,这也是故事传递的一点"新"概念——一个有用的知识。(XX市XX县区春晖小学五年级王静怡)2今天,王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叫《救命的一句话》。故事讲了乔迪因为急着看病去医院,让两个儿子在外面等着邻居送他们去学校。可是,没过多久,三个青年想拐骗厕所里的孩子,就让他们帮忙。最后邻居叔叔赶来了,知道情况后报了警。调查发现,这些陌生人就是之前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人。第1页共7页厕所里的小男孩没有被绑架走,是因为乔迪的两个儿子记得妈妈的一句话——一条安全法则:"如果一个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孩子寻求帮助。"爸爸妈妈也告诉过我们不少法则,故事里也有不少这样的法则,但很多时候,我听过、看过也就过去了。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很多法则,关键的不是知道,而是我们会不会记住,会不会运用。这样,法则才会体现它的价值,我们看书也才有用,你说是吗。(XX市管XX县区工二村小学四年级李天浩)第二篇:《一句话》读后感首先让我们一块欣赏闻一多先生《死水》文集中的代表力作——《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选自《死水》,新水书店1928年版这篇散文诗,是现代新诗的突出代表,它寓情于理、集现实及情感于一体,从侧面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有志之士对国富民强的展望和期冀之情。文章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开头以“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提纲挈领,第2页共7页反映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则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紧接着作者对“缄默”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这一缘由。到这个时候,诗人突然笔锋一转,提出了“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将全文引入高潮。在第二段里,作者以火山忍受不了缄默呼应了上一段的“火山的缄默”,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虽然会来之不易但终究会成为事实。“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则形象刻画了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到此,作者再次提出“咱们的中国。”这一撼人心魄的话语,起到反复咏唱、深化主题的效果。“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