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导言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怎样获得教育目标呢。学校领导与教师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作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1、对学生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由于学校教育的时间、能量有限,因此要把精力集中在少量非常重要的目标上,就要对选择出来的大量目标进行筛选或过滤,剔除不很重要或相互矛盾的目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是目标筛选的两个筛子,可以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强调的关键词是“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实然”和“应然”间的差距。普雷斯科特将需要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我们要做的是满足这些需要。而在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中抽取教育目标时,我们要做的是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中抽取出“适合教育来满足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也就成为了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在“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中,泰勒强调从当代校外生活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这里的第1页共7页两个关键点是“当代”和“真正有价值”。首先,从“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中抽取的教育目标必须以时代为背景,从已经过去了的时代中抽取出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从当代生活中抽取教育目标时,会出现相当多的冗余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对信息进行综合和甄别筛选,选取最有价值的最具普遍适用性的信息,来制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在从“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中获得教育目标的阐释中,泰勒注意到,通常情况下,学科专家会以青年学生在进入某个研究领域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但会忽视那些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的学习者的感受,因此泰勒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能对那些外行和普通公民学习者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他们即使不会进入该研究领域,也仍能从该课程中获益。这也就要求学科专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不能“自私”于本学科教育目标的来源之四:利用哲学选择目标在阐释“利用哲学选择目标”时,泰勒提出学校要采纳的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少而精”的原则,另外,在各教育目标间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互相冲突。通常,在学校的哲学中,会隐含着对“物质的价值和成功”的蔑视和排除,那些导向精神价值的目标会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教育哲学在选择目标时需要处理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哲学在对教育目标进行筛选时的两道重要筛子。其一是“学校应该培养年轻人去适应现实存在的社会,还是应该负担起改革的使命培养致力于改造社会的年轻人。”在这个问题上,学校的取舍的倾向性,将会影响对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就表明了学校哲学的性质会影响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另一个筛子是“应该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教育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是对“给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教育是否合理”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对于教育哲学不同的学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选取教育目标时,哲学会成为教育目标选择的第一道筛子,经过学校哲学的筛选,由第一个层次确立的教育目标,符合学校哲学的将被保留,不符合学校哲学的将被剔除。第2页共7页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五: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在阐释“利用哲学选择目标”之后,泰勒又对“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进行了相关阐释。已经提出的教育目标经过了“哲学”这道筛子后,还得经过第二道筛子,即“学习心理学”,因为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中,仍然隐含着有关教育目标选择的标准。在使用“学习心理学”进行目标的筛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