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一课时有序数对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3.情感、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问题⑴:在班里老师想找一个学生,你知道是谁吗?提示一: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你能确定这位同学是谁吗?提示二: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问题(2):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这种由两个数如(2,3)组成的表示某一具体位置的,我们就称之为数对探究二: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5排4号”简记作(5,4),那么“4排5号”如何表示?看看哪一组能最快找出以下位置的同学.讲台数对(1,3)(3,1)(2,4)(4,2)(3,4)(4,3)(5,7)(7,5)观察上面的每组数对及它们表示的位置,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有序数对概念: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三、释疑解难、精讲点拨课件展示两个例题通过上面例子说明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并且这两个数各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电影票前面数表示排数,后面数表示号数.我们把这种有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这是某班几个同学写出来的几个有序数对,谁写对了?A(5、9)B(x,y)C4,6D(ab)游戏规则: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表示老师想去他家作客,为了表示欢迎,这位同学要马上站起来并大声说出代表他的座位的有序数对。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如XXX:“我家是(2,3),欢迎光临!”课件展示练习题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1.小玲所在的班级在光华教学楼4层左起第3个教室,你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她的教室的位置吗?2.用有序数对(2,9)表示某住户住2单元9号房,请问(3,11)表示住户住几单元几号房?3.青云山在新泰正东3公里处,以“新泰”为坐标原点,你能在图中画出青云山的位置吗?4.晓明和小华一起去看电影,晓明的电影票是7排15号,小华的电影票是15排7号,他们的位置相同吗?5.探究:探索有序数对的变化规律把一组数据进行蛇形排列如下图,观察并回答:13245610987…若第4行第3个数记作(4,3),则(4,3)表示的数是8,那么(10,3)表示的数是________.解析:先找到数的排列规律,求出第(n-1)行结束的时候一共出现的数的个数,进一步根据偶数行是从大到小排列,求得答案即可.由排列的规律可得,第(n-1)行结束的时候排了1+2+3+…+n-1=n(n-1)个数.因为10是偶数,所以第10行的第1个数是×10(10-1)=45,所以(10,3)表示的数是45-3+1=43.故答案为43.方法总结:探索规律的问题应从简单或特殊情形着手,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将此规律进行合理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数的规律的探索,关键是要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各数之间的联系.五、总结升华、反思提升知识点: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思想方法:相互转化有序数对点的位置数形结合作业设计基础题1.(应用题)(1)如图,点A用(3,1)表示,点B用(8,5)表示.若用(3,3)→(5,3)→(5,4)→(8,4)→(8,5)表示由A到B的一种走法,并规定从A到B只能向上或向右走,小刚家在A点,小强家在B点,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