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观后感5篇第一篇:《秋之白华》观后感《秋之白华》观后感电影《秋之白华》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直面革命先驱感情生活的电影;是一部以散文诗风格结构的革命伟人题材影片。它以传奇革命情侣瞿秋白和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表现了一位儒雅从容的书生领袖与一位快意恩仇的巾帼英杰,以历久弥笃的坚定信仰所成就的一段超凡脱俗的红色情缘。编剧和导演手法及演员的表演在风格设定上大胆向冲淡的散文诗风格聚拢,给了我一种寻常的崇高,一种亲民的震撼。影片里的瞿秋白的身上除了表现出大义大勇的革命家风采之外,更闪现出温暖而明亮的人性光辉。片中,瞿秋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革命者,他的短短一生像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忠贞、执着、苦闷和坚定,他的信仰和爱,都以最本色的面目呈现在了影像里。而杨之华是上世纪20年代标准的“独立新女性”,她的种种大胆行为,就算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也算得上惊世骇俗。但她同时又是一位相夫教子式的传统中国女性,有着所有中国女性隐忍、执着、坚强与温柔的美德。瞿秋白和杨之华生逢乱世,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整整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瞿秋白和杨之华没有对彼此说过一句有关爱情的表白,但他们的感情,却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从而成为一段传奇。这是一部革命历史和纯美爱情交织的影片,人们从这部影片里感受唯美革命传奇的魅力,让人在丝丝入扣的唯美中黯然伤神,在震慑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凛然.革命的道路上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相关照,给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两人并不沉溺于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光明的未来而奔走。这是他们爱情之伟大,是革命之伟大。在他们最后一次离别之际窗外大雪纷飞。秋白同志回忆起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张太雷,肖楚女,秋瑾""熟悉的名字和亲切的身影。他清晰的记得他们逝去的年代和岁月。他们都那么年轻,义无反第1页共9页顾为理想而献身。秋白同志的生命也即将在不远处戛然而止""秋白挥别雪中的妻子,知道此刻即是永别,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一段分手场景中有一句很普通的台词,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的。这是赴苏俄前瞿秋白与杨之华之间的约定。影片中有多处告别场景,用的台词都是再会,唯独这里用了再见。遗憾的是直到牺牲,他再也没能见到她。大概两人深知此去前途未卜,凶多吉少吧。所以产生了这种高于平常的期许。“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能再见,如果我先走了,那我们就只能再会了。”他们该是这么想的吧。个人认为,此处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更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片尾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整个人的全部。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去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如此的不幸的片名《秋之白华》意为“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影片《秋之白华》唯美的画面和轻柔的的台词,赋予了红色革命的爱情与江南才子美女纯真结合清新的格调,革命伉俪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成为温暖如春的亮点,回归了人性与革命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爱情和革命同样动人。影片《秋之白华》瞿秋白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执着感染了年轻人。在大革命动荡不安的年代,革命伴侣秋白之华雪中分手,刻骨铭心。“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这更是对革命的诠释,对革命事业的追随没有停止过,牺牲小我,舍弃自我的利益,去捍卫革命的利益,这就是革命精神。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第2页共9页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