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观后感众所周知。世纪之交,在资本主义的故乡,接连爆出三则震惊世界的新闻: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紧随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和,进取心更加坚定,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思想和工作上都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思想上的先锋,业务上的尖子,努力把党赋予的工作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融为一体《居安思危》通过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历史回放,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世和今生画出一道沉郁悲慨的平行线,中共、中国、乃至中华的来世半隐在那引申出的虚线之中。——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感到,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总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也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列宁主义,其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二、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第1页共19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三、苏共改革的路子没有走对,出了问题。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才有力量打败希特勒。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经济上真正出问题是后来。首先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四、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苏共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片中谈到,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到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高中时对自己振动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苏联的解体,可能那会还幻想过有一天能对着红旗宣誓,而它就是红旗的发源地,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一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基石,自然心往矣。可是衰也忽焉,轰然一刻,恍如烟梦。虽然80年代末已经知道它已经病入膏肓,可还是满心希望回光返照的一天,祝福它重现红旗插上总理府的那一刻辉煌,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气数将近,又遇到一个崇祯一样心浮气躁的末世君主,没几下子,真的折腾完了。虽然后来上学又看了一些苏联历史回顾,可是对这个国家内在的因素还是不甚了了,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看了几集关于苏联的历史回顾专题,才知道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有道理。如果说斯大林开创了个人崇拜和一言堂,赫鲁晓夫则是对理论断章取义,混淆了矛盾,勃列日涅夫就是一个败家子。头位还只是粘了尘土的好人,老赫则象千创百空的奶酪,剩下的就没法提了。可是不明白了,后两位也是经历了战火考验的军人出身,可是到了和平年代,功成身就了却丧失了思考能力,也许俄国文化底蕴还是不足,少了诸葛亮这另类的相面大师,要不怎么会把老赫之流纳入军中。不过也许这就是欧洲特色,贝当和戈林,也都是一战的知命人士,可是历经一个和平年代后,就成了狗熊的代名词。(戈林表现还好一点,至少德国空第2页共19页军开始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