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程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0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要点: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五柳先生高尚的情操。学习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五柳先生高尚的情操。学习难点: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性嗜酒(shì)箪瓢屡空(dān)晏如也(yàn)黔娄(qián)(lóu)其言兹若人之俦乎(zī)(chóu)衔觞赋诗(shāng)欤(yú)2、反复诵读课文。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文学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二、检查导入:1、导入:由《桃花源记》导入。2、听写字词。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1)、解释下列词语:何许:什么地方因以为号焉:就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或置酒而招之:有时造饮辄尽:往、到;冰期在必醉:期望曾不吝情去留:竟不环堵萧然:空寂的样子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颇示己志:稍微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俦:辈、同类(2)、翻译下列句子。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舍不得离开。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他却安然自若。⑤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常常写文章自我消遣,(从文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4、整体感知:思考:本文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生活情况、志趣?明确: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情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1、提问背诵课文。2、检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二、学习研讨:1、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今天这句话的意思有了什么变化?明确:意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他读书的目的在于满足求知的需要和精神的享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了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今意: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你认为“志”指什么?明确:指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回归自然。)(3)、如何评价陶渊明塑造的“五柳先生”的形象?明确:文章塑造了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超脱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他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这一形象在他所处的黑暗时代具有一定积极意义。2、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本文的语言洗练,于平淡自然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试举例赏析。(1)、示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明确:开篇首句,两个“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可见他出于流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