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2)【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由二氧化氮制硝酸的方法。2.熟悉氮在五种氧化物中的化合价。3.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学习重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基础知识】“雷雨发庄稼”的意思是:雷雨过后,土壤中的养分增多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因是什么?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1)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性质:NO是一种______色、______溶于水的气体。(3)化学性质:在常温下,NO很__________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NO2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液化,______溶于水。(2)化学性质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将一支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心爱心专心〖小结〗工业制硝酸、硫酸的基本原理硫酸硝酸基本原理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1.SO2、NO2主要来源(1)煤、石油的燃烧,某些含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金属矿物的冶炼,往往会产生二氧化硫。(2)汽车尾气中含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2.危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雨(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原理:(3)防治用心爱心专心【过关训练】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2.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的空气质量信息。在下列各种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标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氧化物C.二氧化硫D.悬浮颗粒3.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A.3:1B.1:3C.1:2D.2:14.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和O2B.NO2和NOC.O2和N2D.NO和O25.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和bmolO2,反应后容器中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B.C.D.6.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宇宙载人飞船。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射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红色气体,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NO2D.NO与H2O反应生成NO27.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3溶液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用心爱心专心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9.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剂转换器”(用钯、铂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行的有()A.开发新能源B.适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10.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