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2.(2013·江西九江模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B.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C.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D.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4.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法令》规定:(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可以全部由农民支配,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其实质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规定农民必须交纳粮食税C.实施新经济政策[D.肯定了十月革命后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5.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而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6.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7.(2013·山东潍坊一模)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8.(2013·宁夏银川一中第一次月考)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日用生活品短缺②取消商品贸易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10.(2013·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一模)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得出此观点是基于()A.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11.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12.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13.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