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汇报[五篇范例]第一篇:XX县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汇报XX县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汇报省环保厅:XX县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200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保护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地处荆山山脉主脉,位于鄂西北XX县区境内,东以南漳与XX县区界为界,西以马桥与后坪镇界为界,北以后高公路为界,南以大水林场与马良的镇界为界。总面积为2381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7650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4500公顷,实验区总面积为11666公顷。保护区属“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保护紫斑牡丹的模式产地、全国罕见的红豆杉群落和小勾儿茶种群。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2003年XX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XX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1700种,隶属189科828属。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7种,隶属160科778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大果青杄、篦子三尖杉、巴山榧树、长叶榧树、鹅掌楸、厚朴、樟树、闽楠、桢楠、水青树、连香树、红豆树、野大豆、榉树、喜树、香果树、红椿、崖白菜、黄皮树19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页共14页(第一册)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32种,其中1级有珙桐1种,2级有银杏、大果青杆、长叶榧树、鹅掌楸、闽楠、水青树、连香树、光叶珙桐、山白树、小勾儿茶、杜仲、香果树12种,3级有穗花杉、闽楠、桢楠、厚朴、领春木、黄连、八角莲、紫茎、红豆树、野大豆、华榛、青檀、金钱槭、银鹊树、白辛树、猬实、红椿、天麻、紫斑牡丹19种。保护区是紫斑牡丹和野生腊梅的模式产地,紫斑牡丹在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居全国之首;小勾儿茶在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群体,达27株,其中大树2株,幼树6株,幼苗19株(其中1年生幼苗4株、2年生幼苗8株,3年生幼苗7株),该植物幼苗也是首次在野外发现;红豆杉种群面积达2031.1公顷,位列全省首位。二、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2004年,襄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XX县区五道峡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确定为副科级,编制12人。XX县区林业局于2006年2月正式组建了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地点设在县林业局,管理局下设大水、后坪、龙坪三个保护管理站,9个保护管理点。并在保护区所涉及的后坪、龙坪等林站及大水、官山林场确立了专兼职管护人员,初步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站—管理点的三级管护网络。二是建章立制,依法保护管理。为加强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促使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度化、规划化和科学化,根据《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考勤及请销假制度》、《岗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管理和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依法履职意识。三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我县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单、网络、标语等形式开展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印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宣传手册200份,刷写宣传标语120多条,撰写论文3篇,发表于北京林业大学、第2页共14页湖北生物生态技术学院校报等杂志,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四是加强合作,提高科研水平。我县充分利用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这一平台,积极加强与各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合作2006年,我们与襄阳市林科所、襄阳市野保站开展了小勾儿茶的种质资源繁育研究,成功育苗100多株,并积极向上申报了XX省XX市小勾儿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项目。2007年,与上海植物园合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