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财政建设-高培勇 主讲人简介 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博士,多年从事经济学研究,在国家审计学理论及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理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内容简介 在今天,公共财政的概念已经被广大百姓所认识,重点结合中国社会的公共财政的特征,详细阐述了公共财政在当今中国的重要作用。 第一,叫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可以把它简称为“公共性”。就是讲,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要严格地按照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的口径去加以界定,而不能局限于或立足于满足哪一个阶级、哪一个集团、哪一种所有制性质的需要。而应把全民的利益囊括其中,而不再是过去的那样一种满足于国有制经济单位,全民所有制经济单位,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这样一种需要。 那么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这样一种口径,哪些项目公共财政是必须涉足,必须担负的呢?第一叫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我们现实社会当中,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那样一种物品或者服务。 第二个事项我们叫调节收入分配。说到调节收入分配,我们特指的是调节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应当说公共财政介入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是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赋予财政税收的一项新职能和新任务。 第三个事项,那就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本身是不能保证自动的稳定长期地增长下去,它会有波动、它会有周期。而政府作为经济生活当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是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熨平经济周期,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这样一种可能性的。 公共财政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立足于非盈利性,也可以简称非盈利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只是表明公共财政下的政府收支的运作,要始终坚持以公共利益的极大化,作为自己的取舍目标,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绝不能以投资赚钱、投资牟利作为自己的行为趋向。 公共财政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叫做收支行为规范化,也就是可以简称为规范性。它指什么呢?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运作一定要讲规矩、有规矩、守规矩;而不能不讲规矩、没有规矩、不守规矩。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 (全文) 我觉得选择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这样一个主题呀,是非常必要的。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如果说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公正财政这样一个话题还比较生疏的话,那不是源于公共财政和我们每个百姓日常生活的距离,而是源于我们的体制环境。大家其实都知道,所谓公共财政其实就是指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而政府的收入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