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计量经济联接模型系统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1模型简介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但在1988年以前,由于我国部分商品的价格处于管制之中,资金、交通、能源、农业等部门的短缺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仍表现为短缺经济。因此1990年前后,我国研制的计量经济模型基本上是供给导向型的模型。但198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工业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工业部门的生产量不再取决于自身的生产能力,而是由需求量的大小来确定,进出口贸易在调节我国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需求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我们按照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建立了国民核算体系下需求导向的年度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从分析国民生产入手,生产由需求决定,需求分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需求;同时,生产又决定收入,而收入又决定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价格由成本和需求两方面决定;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由总需求、利率决定;劳动力需求由生产决定。该模型由90个方程组成,其中52个行为方程,38个定义方程。内生变量90个,外生变量19个。模型分为九个模块:生产模块(10个方程),消费模块(10个方程),投资和资本存量模块(14个方程),金融模块(8个方程),财政模块(12个方程),价格模块(11个方程),对外贸易模块(8个方程),劳动力模块(11个方程),收入分配模块(6个方程)。2模型的政策模拟分析利用该模型,可以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进行政策模拟分析,一方面可以检验模型能否准确地模拟实际经济状况,模型机制是否符合宏观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为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衣据。模型的政策模拟结果见表1~表6。2.1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在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模拟分析中,假定外商直接投资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年多增加10%。模拟分析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988年多增长0.4%上升到1996年多增长0.82%,固定资产投资由1988年多增长0.77%上升到1996年多增长2.3%。出口将增长1.56%,零售物价将多上升0.44%。2.2利率调整的影响分析如果假定一年期储蓄利率每年多提高10%,即利率水平在现在的基础上平均多提高一个百分点。模拟分析显示,投资、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所减少,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约下降0.25%,投资下降0.55%,消费下降0.49%,零售物价下降0.20%,进口下降0.6%。2.3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假定从198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比现在多贬值10%,我国进出口、消费、投资、物价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所增加,其中出口多增长4%以上,投资多增长1.4%,消费多增长1.3%,零售物价上升1.2%。由于汇率贬值导致国内价格上升,其抑制进口的效应逐渐减小,进口下降幅度逐年减少,最终会导致进口由下降转为上升。2.4调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假定1988年以来,我国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在目前的基础上多提高10%,我国的零售物价水平将多上升5.3%,消费下降0.63%,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7%,投资会增长0.32%。2.5社会消费变动假定社会消费每年多增加10%,分析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多增长1.4%,投资多增长1.5%,消费多增长0.99%,零售物价多上升0.52%,进口多增长3.2%。2.6税收调整若税收增加10%,并且增加的税收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模拟分析显示,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多增长3.2%,消费增长0.63%,零售物价上升0.6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3%。3几点结论通过对模型的政策模拟分析,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3.1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我国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地与经济增长速度相联系,或者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需求拉动。事实上,我国的物价上涨相当一部分来自成本推动,较为突出地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基础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1978年以来,消费品零售物价上涨中有50%左右是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造成的。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一是由于我国工农业产品比价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二是由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政府不得不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