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论200632610008土建水务季斌摘要:在分析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论述,为该类废水的治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关键词:抗生素工业废水处理工艺1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征抗生素生产包括微生物发酵、过滤、萃取结晶、化学方法提取、精制等过程。由抗生素的生产流程可知,废水来源主要为:(1)提取工艺的结晶液、废母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2)洗涤废水,属中浓度有机废水;(3)冷却水。因此,抗生素生产废水是一类富含难降解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主要特征:来自发酵残余营养物的高COD(10000~80000mg/L)和高SS(500~25000mg/L);存在生物抑制性物质,如残留抗生素及其中间代谢产物、高浓度硫酸盐、表面活性剂(破乳剂、消沫剂等)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因间歇排放,废水的pH值、水质、水量波动大。发酵液中抗生素得率仅有0.1%~3%,分离提取率仅60%~70%,因而每吨产品排放高浓度的废母液量高达150~850m3。2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现分别就各种方法进行分析。2.1物理处理方法由于抗生素生产废水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特别是残留的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作用,可造成废水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和效果不稳定。因此在抗生素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或作为后续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方法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和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目前应用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和膜分离等。2.1.1混凝法混凝法是在加入凝聚剂后通过搅拌使失去电荷的颗粒相互接触而絮凝形成絮状体,便于其沉淀或过滤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采用凝聚处理后,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也得到改善。在抗生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凝聚剂有:聚合硫酸铁、氯化铁、亚铁盐、聚合氯化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PAM)等。刘明华等利用有机/无机复合型改性木质素絮凝剂MLF处理抗生素类化学制药废水,当抗生素制药废水的pH值为6.10时,絮凝剂的用量为120mg/L时,废水中CODCr、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2%、96.7%和91.6%。2.1.2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视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新昌制药厂采用CAF涡凹气浮装置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适当的药剂配合下,CODCr的平均去除率可在25%左右。2.1.3吸附法吸附法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该方法投资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管理,较适宜对原有污水厂进行工艺改进。张满生等利用两级炉渣吸附和三级活性炭吸附对青海制药集团原料药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废水COD得到大幅度削减,效果显著。2.1.4膜分离法近几年,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的例子越来越多。该技术主要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约能源。纪树兰等利用NF-4型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的浓缩实验表明,使用NF-4型纳滤膜浓缩废水,经历60h,水样中的洁霉素质量浓度由最初的211mg/L浓缩到了1950mg/L左右,洁霉素的回收率可达95%;原水COD质量浓度为12000mg/L,出水COD约为2000~3000mg/L,其对COD的截留率始终大于80%。张林生等用NF—90纳滤膜处理水杨酸废水,COD为4000~5000mg/L,去除率达80%以上,水杨酸回收后可用于生产。利用该技术对抗生素废水进行浓缩分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化学处理方法2.2.1光催化氧化法该技术可有效地降解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且具有性能稳定、对废水无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