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徐州市政府办发表日期:2011-02-28点击量:3967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徐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徐州市委关于制定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推进“三重一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实现良好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GDP完成2800亿元(预计,下同),人均GDP超过3万元(折合4200美元以上),与2005年相比均实现翻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与2005年相比实现翻两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14.2:50.6:35.2调整到2010年的10:53:37。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旅游、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均突破千亿,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多晶硅产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国家级新能源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现代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总面积、新增设施农业面积、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全省第一。服务业实现总量倍增,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荣获“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称号。城市内涵发生新变化。“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城市建设投入最多、城市功能提升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市区面积扩大到3037.3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全省第三位。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徐济高速建成通车,京沪高铁、亿吨大港开工建设。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空间结构梳理规划顺利实施,累计完成棚户区拆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迁408万平方米,回购和建设安置房389万平方米,完成1300万平方米老居民小区整治,艺术馆、音乐厅等功能性项目建成开放。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圈和高铁站区商圈建设全面展开,彭城壹号、南湖水街等月光经济区竣工运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城管”体制基本形成。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等称号。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3%,居苏北第一;新沂、邳州、沛县、丰县、睢宁5个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主要指标连续四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铜山、邳州、沛县跨入全国“百强县”,“突破睢宁”和“丰县崛起”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重点规划建设了30个重点中心镇,新建26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600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全部通达高速公路,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等级公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362家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徐工集团整体上市,恩华药业、燃控科技、蓝丰生化股票公开发行。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相继启动,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削减39%,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有序实施。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浦发、招商、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