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控制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2.(2020·中原名校质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先生在这里对察举制的实行初衷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肯定了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3.(2020·湖南衡阳三模)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第1页/总8页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梁政府要求郡县置孤独园,重视基层治理,“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收养孤儿与单身老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备,故D项错误。4.(2020·浙江温州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皇帝的命令)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解析:选A。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北”“”门学士的时宣召草制说明有草拟诏令的职能,因此分了中书省职权,故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5.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送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选B“”“”。根据材料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可知,唐朝时实行大小事分层决策,故B项正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官制的成熟,且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门下省负责审议,材料强调分层决策而非门下省的权力,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D项错误。6.(2020·广东百校联考)贞观三年(629年),魏征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上第2页/总8页坚持依法办事,不同意降低年龄标准“,敕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唐太宗怒而再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这说明()A.三省六部制利于政治民主化B.门下省是中央最高决策机构C.皇帝的独断得到了根本遏制D.给事中有相对独立的封驳权解析:选D。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宰相权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核,最高决策权在于皇帝,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可知,魏征作为门下省给事中,有一定的封驳权,故D项正确。7.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