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背诵教学的体会喻体英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和传承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言”——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本背诵,也要关注“文”——文字意蕴、人文情感、文化内涵。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怎样才能使学生既背得快,又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教学中我发现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告之学生讲究科学的背诵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平时的教学我把诵读和背诵视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通过背诵,不断进行语文积累.我的方法是第一:有时教师伴音乐吟诵全文,如《小石潭记》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风景图片;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和着潺潺流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气氛;音乐声中教师缓缓导入教学。第二:学生诵读全文,教师做诵读指导。叫一名学生诵读,理清游览顺序。第三:男女生分读,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自由朗诵,目的是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以达到背诵全文。第四:课后要求学生学会读注解。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解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第五:课后要求学生背诵,方法是(1),抓住关键词语背诵或省略部分文字背诵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省略部分文字背诵。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如背诵《出师表》就可以这样:“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运用这种方法背诵,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2)利用课文画面背诵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3)进入课文角色背诵如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我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对成绩好的同学而言背诵《曹刿论战》一文,由三们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训练,然后再背诵,效果也不错。(4)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对《核舟记》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第六:再次课上提问背法、接力训练法要求背诵的文章,在背后的一到两天教师可采用课上提问,具体做法有:个人和集体背诵;对背,即两人对面同时背诵,因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