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备课人:1课时数:1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目标A类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B类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C类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预习作业1、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版块:【5分钟】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分小圆片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XkB1.com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第二版块:【15分钟】新授课新|课|标|第|一|网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板书,20÷4=5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新-课-标-第-一-网第三版块:【15分钟】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让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点,让小组里的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wWw.Xkb1.cOm每个孩子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说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