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后的工作参考总结汇报【五篇】2021实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总结【1】通过上网,走访调查,施行调查等活动,调查四周的环境,认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征询题;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加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小孩们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意义;自觉的从四周小事开始,关注四周、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征询题;提高环保认识、养成环保习惯。一、活动目的:1.加强志愿者的环保及垃圾分类知识;2.培养志愿者的组织和筹划才能;3.社区建立小区垃圾治理的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二、活动时间安排:三、觉察与心得:1)对此次活动:1.对xx垃圾量及垃圾成分做了一次系统的搜集。这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xx县城垃圾量,垃圾成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认同度,都有比较确切的数据统计,志愿者们通过征询卷、访谈、跟垃圾车等方式,搜集的信息比较准确,也为给当地环卫部门的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撑。垃圾量:xx每天产生垃圾在50-60吨,每天有4辆垃圾车收垃圾,分上午和下午两趟,每车每次搜集垃圾在3-4吨,还有一辆餐厨垃圾车,一天搜集餐厨垃圾在2吨左右(只有5个试点小区、一所学校、一个农贸市场的厨余),另有一辆大型垃圾箱运输车,平均每天运送7-8次,每次2吨左右。垃圾成分:通过对小区的垃圾成分统计,以及在跟随垃圾车收垃圾过程中对全县垃圾的观察,每天所产生垃圾中,厨余垃圾占到60%左右,可回收垃圾约占20%,不可回收的约占20%。对龙凤苑小区垃圾的统计中,厨余垃圾约占总量的70%以上,每天约200斤,其他垃圾中可以卖钱的垃圾(废纸、塑料制品、干净的塑料袋废铁等)约占垃圾总量的10%,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用过的卫生纸、小食品包装袋、衣物、其他杂物等)约占20%,约有30%的小区住户会对自家的垃圾进展简单的干湿分类但并不完全。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90%的居民认为环保特别重要;•70%的居民愿意垃圾分类处理;•30%的居民进展简单垃圾分类;xx县城主要垃圾分布点:xx县成主要垃圾分布点集中有19个,主要按照垃圾车在此停留时间计算,此范围内垃圾相对集中。2.xx居民没有做到垃圾分类的缘故。觉察多数居民都认为保护环境特别重要,也愿意对生活垃圾进展分类处理,但是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以及留意环保细节的居民并不多。没有做到的缘故主要有没有时间去分、环卫处理体系不健全分了也没效果、不明晰分类以后的垃圾的去向及后续是如何处理的、不明晰分类以后对本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等等,对居民的访谈还理解到特别多居民更希望垃圾分类由物业或者环卫的垃圾治理人员来操作,认为如此可以给本人节约时间,而且他们分类水平会更专业一些,同时还可以保证分类好的垃圾可以直截了当进入后续的处理体系而不是被重新混合在一起,而居民自发的分类则特别难有保证。还有人建议政府层面应该加强迫度建立,假设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治理规定本人就会遵守;也有人建议政府的机关单位及小区应该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先在这些地点开展试点再逐步向其他居民推行;也有部分居民认为垃圾最终如何处理是政府环卫部门的事情,他们只管按规定交垃圾处理费,垃圾如何处理不关他们的事了,就算他们想管也没用,索性本人做好本人该做的事,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够了。3.xx修建堆肥厂,但运作并不高效,每天运输过去的厨余垃圾特别少,而目前已经堆好的堆肥由于没有地点可以平安性,不敢拿出去销售或使用,不断都还存放在堆肥厂,这也使得当地环卫部门在处理厨余堆肥方面不太积极。4.xx正在兴建新的垃圾填埋场,老的垃圾填埋场已经填满新的填埋场可能10月投入使用,可以用10年,主要是讲垃圾在垃圾中转站打包处理后,然后在拉过来填埋,据环卫所冯所长介绍,打包垃圾可以减少一半的空间。但打包之后填埋场将不会再有拾荒者,而此前理解在填埋场拾荒者仍然还能从填埋垃圾中拣出50%的可回收垃圾,而一旦通过中转站打包填埋,这50%的可回收垃圾也将被填埋,是否真正减少了空间有待论证,同时这些拾荒者失去了生活来源,会不会又会造成新的社会征询题,也不得而知。另外,新的垃圾填埋场位于城郊的另一个山谷中,规划特别像一座水库,在峡谷中建起一座“大坝”,大坝的上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