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03VIP免费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03_第1页
1/3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03_第2页
2/3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03_第3页
3/3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皋兰县第三中学颜军鲁关键词:生活化观察理解探究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中国人这古老朴素的地理观中透露出的是对自然的无上赞美和崇敬。而中学地理教育的任务便是通过教师的“言”和带领学生们一起的“议”,让学生体会:“天地的大美”、学习“四时的明法”,也就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体悟自然的美好和丰富,庄严与神奇,探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成为有素养会生活的合格公民,这也是地理教育的职责所在。地理是一门关注生活的学科,离开了生活学地理就是学死板的知识,学到的是没用的知识,而离开了地理过生活则是单调的生活,是糊涂的度日。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之美。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对地理课堂最基本的要求。新课改的实施已有十多年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很多时候,还是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出有三个层次:一是“生活教育”;二是“用生活来教育”;三是“为生活而教育”。这一观念实质是以不同层面揭示了“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也就是说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如何才能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导入,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来自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地理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要认真思考,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者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指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看世界从生活中获取地理知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业”一节时,我们可利用学生熟悉的“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进新郎帐房”。等描述某个地方的交通状况来导入。用朗读爱国诗人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来导入对“祖国宝岛—台湾省”的学习。用因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被誉为“人间天堂”,其建筑临水而筑,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景,素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说被誉为“东方水城”来导入对“富饶水乡—江苏省”的学习。等等,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皆是地理。二、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生活的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多种情境,加深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理解,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培养他们独特的地理视角。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或观察,每天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正午时刻阳光照射到教室的位置,让其清楚地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讲授“水循环时”,可以结合黄河的例子来提问:黄河之水从哪里来?黄河之水最终又到哪里去?是奔流倒海不复还?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我们到处都能看到节水的宣传等。在讲到“黄河断流”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兰州沿河生态环境十年来的变化,特别是黄河上游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通过富有生活化和趣味性问题,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对地理规律的理解。三、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智识”(包括知识、长识、见识、胆识、赏识)的全面培养。章太炎先生说过,做学问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