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专题复习教案《考试说明》对语音考核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题,除了1999年和2000年没有考之外,年年必考。•一.语音题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在第Ⅰ卷中单独设置一个选择题,赋分3分。其形式有:•1.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2.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3.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4.选出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二.综观近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试题的基本趋势。•1.所考汉字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且经常误读的字,古代汉语中的异读字、使用率不高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等,一般不考。•2.《普通话审音表》中的字占重要席位。•3.形旁相同的字是考查热点。•4.题支设计干扰有效,试题难度适中。•5.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多音字的读音。•6.近五年考及的字一般不重复考查。•三.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近误读。•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yàn)误读为“yìn”,“ɡ床笫”的“笫”(zǐ)误读为“dì”等。•2.音近误读。•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ī”等。•3.多音字误读。•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4.习惯误读。•在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等。•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误读为“tīn”ɡ等。•四.【误区点拨】•一)、平时学习中的误区•1.因受构字部件(这个部件独立来看是一个字)的影响而弄错。如:“桎梏”的“梏”,容易读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读成“凶”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读成“胃”;“风驰电掣”的“掣”容易读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读成“果”;“濒临”的“濒”容易读成“频”等。•2.因忽视该字是多音多义字而读错。多音多义字有音随义转的规律,有些学生不注意据义定音,因而往往弄错了读音。如“拓片”中的“拓”应读“tà”,不读“tuò”;“押解”中的“解”应读“jiè”,不读“jiě”;“稽首”中的“稽”应读“qǐ”不读“jī”;“一沓纸”中的“沓”应读“dá”,不读“tà”等。•3.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如“奢侈”的“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二)、考试中的误区•在字音的考试中,常见的错误有:•1.凭习惯,想当然,不假思索,轻率地按习惯误读来判断。例如答1997年试题,一看“标识(zhì)”,心想:这不是认识(shí)的“识”吗?题中注“zhì”,错了。从而否定该选项,把正确答案给否了。•2.望形猜音,见边(偏旁)读边。汉字的形声字,其读音常常与偏旁有关,但并没有一定规律,需要一个个地识记。有的同学在1997年的高考中,认为“见边读边”,“风光旖旎”的“旖”注“qí”没错,把这项选作答案,结果错了!•3.弃易抓难,本末倒置。常用字、次常用字以外的难字、生僻字,不在考查范围,如果考题中出现难字,往往是用来作“陪衬”的,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字上。如被难字难住,就考砸了。如在1996年的高考中,有的同学被“戕”(戕害)、“帙”(卷帙浩繁)难住,看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胡乱填个答案了事。•五.【备考策略】•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关键在于:一)要讲究方法;二)要积累。•一)高考语音题中常考到的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方言字等要善于分类归纳,抓住重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记忆。•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读音。•积累:多音多义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