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研究报告班主任妙招做到与学生“有效”谈话方正县新世纪中学:谢德晶一、发现问题: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出现了问题,谈话时不但没能达到“共识”,反而越说越僵,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最后不得以,只能“抬出”“家长”平息此事。这样做的结果是“班主任”工作陷入“僵局”。因为找家长,学生更反感班主任,觉得老师“无能”。因为找家长,家长觉得老师“小题大作”,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久之,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缝”。家长觉得老师在“找事”,老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实情描述:学生气呼呼的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脸怒气的看着班主任。班主任抬头看到又是他,眉头一皱。这是个“惯犯”。几乎每天都来办公室“报到”。每次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站没站样,说话没有说话的样子,眼睛永远不会看着班主任。班主任喋喋不休的说,他永远无动于衷的听。几十分钟过去了,只听他偶而的一句:“知道了”、“下次不这样了”。师:(没好气的说)又咋地了?生:没咋地。师:(笔往桌子上一扔),没咋地怎么又让老师整出来了?(声音加大)生:我没咋地,她(指上课老师)看我不顺眼。师:看你不顺眼,你哪天不到这来“报到”,都看你不顺眼啊?生:那谁知道了。(无所谓的低头)师:你怎么那么自私?生:(抬起头来),不满的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自私”。师:你不知道什么是自私,你每天都在做自私的事,你知道“感恩”吗?从开学到现在,你惹了多少事了?我原谅你多少回了,你知道感恩吗?生:无语师:你不知道什么是自私,上课不说话,能怎么地,你不自私吗?生:无语师:人从来不管别的感受,你是老师,遇到你这样的学生怎么办?生:无语师:你说话呀,怎么不说了,你话不挺多吗?现在咋地啦?生:无语师:你到底说不说生:无语师:你到底能不能说生:无语师:(愤怒到了极点)好,你不说,我找你家长说(找电话)生:(抬起头、怒目注视着老师,不耐烦的吼)又找家长,你都找多少回家长了师:(愤怒地从椅子上站起指着学生)找多少回家长?生:找四回了师:为啥找你家长啊生:我不知道为啥,你就会找家长。我咋地啦,她(指上课老师)就是瞅我不顺眼,我就说了一句话,她就让我出来。师:(不听)打电话生:开门,甩门而走师生间的“谈话”完全陷入“僵局”。老师没有说服学生,学生亦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家长到校,学生被迫“认错”。第二天、第三天,这个学生仍就到办公室“报到”。以上班主任与学生间的谈话,我发现有几下几点值得深思:1、班主任的反感态度,让学生解读到,{师:(没好气的说)又咋地了?}他也马上采取了消极抵触的态度。使谈话以“火药味”开场。2、班主任没有抓住学生谈话的要点{生:她(指上课老师)看我不顺眼,我就说了一句}话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3、班主任给学生扣上“自私”“不知感恩”的帽子,让学生觉得老师在翻旧帐,他只能“无语”。4、在师生间的谈话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班主任提出找家长,促使学生的“火”爆发,使谈话以尴尬收场。二、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师生之前的谈话常常会出现上述的“僵局”,而不得以用家长来收场呢?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了解,我发现:1、学生们特别反感老师在谈话时动不动就以找家长威胁。他们认为老师是拿他们没招,才使出这样的招数的。另外他们认为找家长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老师总找家长无异于当着同学与老师的面“打”他的脸。让他在同学、家长面前毫无尊严。2、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有很多人宠着,家长没有进行行为“规范”。有很多“小事”,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通常认为老师是在“小题大作”。3、,老师找他们谈话的地点——教师办公室,他们普遍不愿到这来,没谈话之前心里就有抵触情绪。4、老师在谈话过程中急于给他们扣上“不听话”“自私”的帽子,总是翻旧帐,让他们特别不能接受。5、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训话的态势,让他们特别不愿与老师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三、采取措施通过观察,我对自已与学生的“谈话”也进行了反思,在与学生谈话中,作为班主任,我的谈话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