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1.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学:指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地理学:指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即地域中城市性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经济学: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学:城市化是人口、地域、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化:一个地域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他们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向城市特征的转变。2.集体消费卡斯特:集体消费与城市过程集体消费概念在城市社会学中的提出源于卡斯特。它是指“消费过程就其性质和规模,其组织和管理只能是集体供给”(Castells,M.1976b,75)。例如公共住房、社会公共设施和闲暇的满足、医疗、教育等。卡斯特认为,都市系统分析不能分离于整个社会系统分析,都市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功能,这个功能不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而是经济。而在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三个环节上,城市的主要功能不是生产和交换,而是消费。所以消费问题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城市中的核心问题。卡斯特继承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冲突论和社会运动论来解释城市过程,认为相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过程而言,集体消费过程更适于成为城市过程的主导力量,集体消费概念也成为卡斯特以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重建城市社会学的核心范畴。在卡斯特看来,“在晚期资本主义,城市的一个明显作用不是在于它的生产过程,而是在于它作为‘集体消费’的中心这一特征上。集体消费是指的是通常由国家集体性提供的服务形式,如大众住房、交通、医疗设施等。因为集体消费是适应于居住在某一个空间区域中的人的,因此它就有了一个空间的所指对象。而且,提供这种服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政治动员,因为它会引发旨在通过集体消费的现存模式进行抗议来改善都市条件的都市社会运动、抗议团体等。卡斯特认为,因为这些抗议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联系在一起,所以如果它们与工人阶级运动联系起来,可能会具有革命性的潜在力量”。城市是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场所。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消费已转化为集体消费。住宅、城市环境、医疗、社会保险、福利、教育、大众娱乐、交通基础设施都是大众的公共消费。这种公共的消费耗资巨大,需要国家代替私人资本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生产、分配、管理与消费。私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对公共集体消费的需求是对立的。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不可避免。国家一方面代表有产阶级利益,一方面又采取一定措施缓解社会矛盾,这使政府制定的城市政策必然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3.城市社会问题: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1)社会问题的研究观点社会病理学观点(TheoryofSocialPathology)社会解组观点(TheoryofSocialDisorganization)价值冲突观点(TheoryofValueConflict)偏差行为观点(TheoryofDeviantBehavior)标示论观点(TheoryofLabeling)(2)城市社会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起源具有社会性:由相当数量的人构成/与个人的离轨行为不同②发展具有社会性:少数人无法控制更无法解决/污染、就业、交通③结果具有社会性:不良影响/发展威胁/人口膨胀问题④解决手段必须是社会性的:社会力量/共同努力(3)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①普遍性:横向: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社会问题。纵向: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城市问题。②特殊性(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时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城市问题各不相同;空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问题各不相同③复合性: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多因性);社会问题存在的方式和表现形式(重叠性);社会问题引起的后果(多果性)④爆发性4、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指在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建设的、简易结构房屋较多、房屋使用功能和市政基础设施不全、居住环境恶劣、社会问题突出、采取土地一级开发等市场运作方式无法实现资金平衡且难以改造的区域。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