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3你掌握了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孰若孤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时王侯自称•只•从事•了解,知道到或拜访同“谁”再了解,知道4古今异义1、博士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一词多义当以见当涂掌事但当涉猎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掌管应当用与“为”组成认为知道识别7你掌握了吗?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只是应当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士别三日,(你)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怎么认清这个道理这么晚呢?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请解释?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请解释?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吕蒙在就学前是怎样的状况?就学后有怎样的变化?(用课文中词语回答)9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为什么?听从孙权的劝告,从师学习孙权的劝学顺利吗?吕蒙对孙权劝学经历了怎样的态度变化?10整体感知辞学就学军中多务朗读品析:小组讨论孙权的这几句话应该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达到规劝目的.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心、厚望。“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孙权是如何劝说的?他为什么要吕蒙读书呢?孙权给出吕蒙怎样的读书建议12课文解读合作探究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必要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但当涉猎(读书方法)见往事耳(读书目的)文中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13课文解读合作探究通过鲁肃惊叹,与之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大增,学有所成朗读品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14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深感欣喜与自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形象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善劝好学关爱部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听劝学有所进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爱才敬才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感悟反思:启示:1.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2.2.重视学习、勤于学习,会有长进。重视学习、勤于学习,会有长进。3.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小练笔:小练笔:有同学昨天的回家作业不会做,想借你的作业本抄一抄,请你来劝说同学不要抄作业。(提示:可从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