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中国教化国际合作与沟通不断深化和拓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双向留学、合作科研、聘请外籍老师、学生交换等为主要形式的跨境教化已成为教化国际合作与沟通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育途径、促进教化对外开放发挥了主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如何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第1页共21页一、中外合作办学1、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教化事业不行分割的一部分自2003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颁布实施5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有所提升,社会影响扩大,对促进教化改革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第2页共21页截至目前,经审批或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独立高校、二级机构和项目共计2371个,其中包括上海纽约高校、宁波诺丁汉高校、西交利物浦高校等7所中外合作高校,本科以上的二级机构56个,项目1087个。中外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十二高校科门类200多个专业;从办学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其中高等教化阶段在校生约45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高等教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2、中外合作办学的有益尝试与主动成效第3页共21页首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化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境外教化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育模式和管理阅历,推动了国内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老师培育,增加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化教学改革。实践中,中外合作办学以设立境外教化机构创新办学主体,以中外合作模式创新学校运行机制,以多样化自主办学创新管理模式,以多元投资创新办学资金来源。其次,合作办学拓宽了人才培育途径,提高了人才培育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培育了一批双师型骨干老师和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第4页共21页视野和国际交往实力的特地人才。从2022年一项针对13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的调研来看,应届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88.32%,二次就业率达到95.61%以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足度达到90.51%;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中,48.59%获得了到世界前100名高校就读的机会,70%的学生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工作,有45%就职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再者,各级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丰富了我国教化供应,满意了多样化教化需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学历教化和培训项目,增加了受教化机会,丰富了教化供应。仅从职业教化领域来看,其项目第5页共21页及机构数量占全部数量的三分之一,在校学生约20万人。中国高校引进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优质职业教化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不仅创新了职业教化办学模式,也肯定程度上满意了中国受教化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化需求。另外,开拓了“不出国留学”途径,促进了国内教化消费。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吸引国外教化资源和国内民间资本投向教化,推动了办学体制改革,使不出国留学成为可能,进而扩大了国内教化消费,也降低了学生的教化支出。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总体较出国留学低,年学费平均约为3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自第6页共21页费留学年学费平均约为12万元。按目前高等教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45万人中一半出国留学测算,平均年学费支出将节约200亿元左右。最终,推动了教化国际合作,加强了人文沟通。中外合作办学拓展了教化沟通与合作的渠道,加强了中外学校间的人员往来,促进了教化要素在国际间有效流淌,加强了中外人文沟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一些学校在引进教材、培训老师、交换学生、文化沟通等方面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显著提升了教化国际化水平。3、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面临新趋势,步入新常态,实施新战略第7页共21页中外合作办...